5月21日下午,年近70的纪阿姨拿着两面锦旗走进了富力津门湖第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也是天力物业公司的办公地。见到王孝时,纪阿姨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啊,救了我的小外孙!”

看到阿姨湿润的眼睛,王孝显得有些局促,“不用谢,阿姨,孩子没事了吧?”

“已经没事了,晚上睡得挺好,白天也都正常。”稍稍平复了情绪,纪阿姨拉着王孝在大厅坐下,回忆起发生在20日下午那惊险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阿姨(中)与王孝(右)、刘福禄(左)合影

不会游泳的王孝

跳进湖里抱起落水儿童

王孝是天力物业公司津门湖片区秩序维护队队长。20号下午6点20分,他正在鸣泉花园小区巡查,遇见了业委会副主任刘福禄。二人聊起小区的绿化,还没说几句,就听到高层居民在大声呼喊。

王孝抬头,就看到13楼的董大爷一边喊,一边指向不远处的湖面。“他说‘孩子孩子,水里有个孩子’。我一听,赶紧往湖边跑。”

在津门湖片区,几个小区都是临湖而建,鸣泉花园是其中之一。沿着小区里的木栈道,可以一直走到湖边。

刚跑上木栈道,王孝就看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正在距离岸边十几米的水中奋力挣扎,水已经没到了孩子的脖子。湖边是繁茂的芦苇,湖里还有大片的水草。

王孝翻过栈道的围栏,把手机扔在岸边,一步跳进湖里。“水特别凉,湖底的淤泥没过脚脖子,走了两步鞋就没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王孝说。

踩着脚下的淤泥,王孝大步走向孩子,仅仅两三步,湖水就从腰部漫到胸口。又走了几步,两人相距不到一米,他伸出手,被孩子紧紧握住。

王孝用力把孩子拉进怀里,抱着他往岸边走,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钟。这时,刘福禄也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看到王孝已经抱住了孩子,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

上岸后,闻讯赶来的居民拿来了浴巾,把孩子擦干包好,小区的保安也带着纪阿姨跑了过来。“我们在对面小区住,这孩子不爱说话。趁我做饭的功夫,他就跑出去了。我一直找,快急死了!”抱住孩子时,身为姥姥的纪阿姨仍然心有余悸。“孩子不会游泳,要不是他们,后果真不敢想!”

感到后怕的不仅仅是纪阿姨。刘福禄说,那天下午,当孩子被领走,人群逐渐散去,他问王孝会不会游泳,“他说不会游泳,我说不会游泳你还往下跳!”王孝的回答让刘福禄心里一惊。

其实在跳下水时,王孝并不清楚湖水到底有多深,当时的形势让他顾不得多想,“孩子离岸边太远了,没有别的办法,就想着赶紧把他救上来。”王孝说。

当天晚上,孩子的妈妈通过微信联系到王孝,再三感谢后,转来一万元钱,被王孝毫不犹豫地退回了。“我指定不能要她的钱!”想了想,他又补了一句,“而且后来我又下水,把鞋也捞回来了。”说到这里,王孝腼腆地笑了。

当天晚上,王孝跳进湖里救起落水儿童的事就在鸣泉花园小区的业主群里传开了,居民们纷纷为他的行为点赞,业委会还给物业公司写了表扬信。“公司非常认可王孝勇于救人的精神,我们准备把他的事迹做一个推广,还要给他相应的奖励。” 天力物业天津区域津门湖片区负责人王锋说。

来自辽宁抚顺的王孝

成了小区里的“雷锋”

“我老家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抚顺。”当被问到来自哪里时,王孝总是这样说。

39岁的王孝是家中独子,父母都已年过六十。二老曾是企业职工,下岗后开了个小饭馆。王孝念完中专,就在饭馆里帮忙。“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钱,就够一家人的生计。”说起老家的生活,王孝简单概括。

6年前,家里的饭馆结束了营业,父母正式退休,王孝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天津,进入天力物业公司,成为秩序维护队里的一名队员,也就是居民口中的保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孝在小区站岗

刚到公司时,王孝负责值守门岗,每天工作12个小时。“见到业主主动问好,如果看到老人提重物,主动接过来,把他们送进电梯或者送到家。” 说起自己的工作,性格内向的王孝总算打开了话匣子。

除了公司的要求,王孝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管谁有事,能帮就帮一把。”

居民孙大姐的父亲住在鸣泉花园,她还清楚地记得一年夏天,工作中的她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打电话的人正是王孝。“他说我爸摔着了,不严重,让我别着急。”

孙大姐的父亲年过70,曾经得过脑梗。那天老人拄着拐杖在小区散步,突然摔倒。这一幕恰好被王孝看到。

当时,王孝正跟同事一起巡逻,见状赶紧跑过去,把老人搀扶到小区的座椅上。“大爷缓了一会儿,人也清醒了。我问他去不去医院,他说不用,让我们送他回家。”那天,王孝跟同事一起把老人送回家,帮他擦药,又陪着他等到女儿进门才放心离开。

第二天,孙大姐买了水果送到物业公司,在答谢王孝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好消息,老人平安无事。

来到天津时间不长,小区里的很多居民都认识了这个格外热心的年轻人。仅仅6个月,王孝被公司提拔为秩序维护队的队长。

“他话不多,干活儿特别实在。”这是天力物业津门湖片区鸣泉花园项目经理赵学昊对王孝的印象。

赵学昊记得,一年冬天夜里11点多,小区一栋楼的消防管道出现了漏点,水从管道流出来,顺着地下室的楼道流向车库。赵学昊在工作群里发了条消息,召集有条件的同事回来帮忙。

“也就十几分钟,王孝骑车他的小电动过来了,拿簸箕舀水,一桶一桶地收。”那天晚上,王孝跟着赵学昊,一起忙活到凌晨两点多。仅仅四个小时后,王孝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因为处置及时,那次小事故没有影响到居民们的生活。“小区里有一多半的居民都认识王孝。”赵学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中的王孝

一转眼,王孝来到天津已经六年,社区里的工作琐碎繁杂,每周只能休息一天。王孝还没成家,一直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他没什么兴趣爱好,闲暇时间就刷刷手机,或者到附近的超市逛逛。“天津有好多好玩儿的地方,比如说五大道、滨江道、瓷房子、还有天津之眼。”但是这些都是王孝从手机上看到的。

对于将来,王孝也没有太多的计划,把现在的事儿干好,就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 张歆

编 辑 | 顾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