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题

就充了个话费

手机号咋就突然被封了呢?

上海的李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充值“打折话费”后

手机账号涉诈骗案件,被“封号”

近日,李女士

在某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时

刷到了优惠话费充值活动

“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

三天内到账

六天不到账可退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前

在其他平台充值过低价话费

于是并未多想

也未观察卖家资质

便直接购买并提交了手机账号信息

三天后,该商家联系李女士

称话费充值到账

让李女士点击“确认收货”

李女士看了下自己的账户

确实已经到账

但点击收货时却弹出了安全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得到了提示

但李女士仍没有意识到

对方可能存在问题

此时

该二手平台商家因被其他人多次举报

被平台进行了封禁处置

平台对李女士发送了诈骗安全提醒弹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女士因钱款到账

并未再次登录平台

也未注意到平台多次弹窗提醒

直至两天后系统自动收货

再过了一个星期

接到了运营商短信通知

因手机账号涉及诈骗案件

被做出了“封号”处置,暂停通信功能

李女士十分疑惑

“我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

怎么就涉诈了呢?”

事实上

李女士为了节省话费而被迫“封号”

更可怕的是成为洗钱的帮凶

而诈骗分子

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

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无独有偶

浙江杭州的张先生

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低折扣充值话费

不料过了几天后

连续接到本地的通讯运营商

打来的电话

称其手机号码涉嫌诈骗

受骗方已报警

按照相关规定将对手机停机

当晚7点张先生的手机

便收到通讯运营商发来的短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话费”为何变成了“洗钱”?

揭秘套路

“洗钱”团伙在各网络平台

发布“低价慢充”广告吸引客户

步骤一:广告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布低价“话费充值” “油卡充值” “电费充值”等各类优惠充值服务,吸引想要“省小钱”的潜在客户购买低价充值服务。

步骤二:通过诈骗充值脏钱

事实上,“洗钱”团伙在收到客户A充值话费的费用后,便将需要充值话费的手机号码及充值金额告知上线。由上线使用被诈骗被害人B账户内的资金,向这些手机号码充值话费,利用正当充值话费交易的“外衣”,达到掩饰、嫁接、转移违法犯罪资金的目的,致使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损失款难以追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骤三:手机账号因涉案被封禁

诈骗受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故而选择报案处置,并提交了转账的手机号码。在如今高强度反诈防控体系下,警方立案追踪后,对受害人A的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要提醒

01

选择正规渠道充值缴费

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水费、油费的充值,虽优惠较小但安全有保障,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02

保护个人隐私和“两卡”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卡是当下诈骗犯罪的关键要素,切不可随意出售、出借、出租个人“两卡”和身份信息,警惕填写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

03

警惕低价陷阱,提高法律意识

天上不会掉馅饼,切莫“贪小便宜”,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扩提醒身边人

切莫因贪图小利吃大亏!

来源 | 深圳公安发布 警民直通车上海 都市快报 人民网科普综合

乐享莱州(掌上莱州)合作热线18561091713 法律支持·山东文景律师事务所·莱州北苑路财富大厦13/14楼·13863887008

点击图片找莱州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