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陕西省泾阳县的一个朴实的农民,默默无闻地在村里的砖瓦窑中劳作,勤勤恳恳近十年家里却仍旧一贫如洗。

村里人谈起他时,总会用“可怜的老汉”来形容他。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老汉身上,却隐藏着不平凡的故事。

2007年,李老汉离世之际,竟然收到了一块写有“民族之光”的牌匾。

那么,这位看似普通的农民究竟是谁?他又做了什么,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赞誉,被称为“民族之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贫的泾阳抗日名将

1975年,65岁的老人仵德厚终于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陕西省泾阳县。为了支撑起一家人的生计,他选择了在村里的一家砖瓦窑里干活。

尽管砖瓦窑的工钱微薄,但仵德厚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地工作,从未见他有过丝毫的懈怠。

他的双手因长年累月的劳作而变得粗糙不堪,但那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却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仵德厚年纪大了些,但他的工作进度可是连一些年轻人都赶不上的。他总是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慢慢地,仵德厚的工资也逐渐从最初的10元涨到了38元。然而,这些微薄的收入却远远无法支撑起一大家子的开销。

贫穷一直伴随着仵德厚一家,几个孙子也因为无钱交学费而不得不早早地辍学,仵德厚一家成为了全村最贫困的一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村里,人们提起仵德厚时,总会用“可怜的老汉”来形容他。仵德厚也从未跟别人说过自己在战场上的作为。

直到电视台的报道揭开了仵德厚的真实身份,人们才惊叹于这位普通农民的英勇事迹。

仵德厚曾经是一位抗日英雄,在台儿庄战役中,他自告奋勇担任敢死队队长,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面对“将军”这一称呼,仵德厚却表示愧不敢当,自己只是一个战争的幸存者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6月6日,仵德厚因病不幸离世,享年九十七岁。在他病重之际,他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叮嘱着自己的儿孙要报效国家。

6月10日,仵德厚的追悼会隆重举行。全国各界人士纷纷送来了挽联、花圈等悼念物品,表达了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敬意和哀思。

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也从台湾送来了自己亲笔题写的“民族之光”,以此表达对仵德厚的高度赞扬和深切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战火中走出的英雄

仵德厚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在读中学期间因家里无力负担起仵德厚的学业,于是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辍学打工,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染坊当学徒。

1926年在考入三原师范学校读书时,正值冯玉祥的部队在招兵,仵德厚思索再三决定报名参军,他也成功被录取在部队学习。

在部队中他表现优异,职位也一步步地升到了上尉营长。在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大败,仵德厚也被并入了国民革命军,曾参与过对红军的围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上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2月,台儿庄的硝烟弥漫,仵德厚接到了增援的命令。他毫不犹豫地率领部下奔赴前线,在运河沿岸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敌人在台儿庄附近集结,他们不仅有优于我方的装备枪械,还有大量的飞机、坦克、重炮。

而此时敌我力量悬殊,这对我军来说完全处于劣势,没有远程优势的我军只能依靠近身肉搏来消耗敌人。

即使局势对我方并不利,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仵德厚身为三营营长,每次都身先士卒,带领部下冲锋陷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晚上,仵德厚自告奋勇担任敢死队队长,率领40多名队员发起冲锋,这场生与死的较量,每个人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奋勇向前,嘶吼声、枪声、重炮声响彻大地。在敢死队的勇猛冲锋下,守门的日军被一一消灭,其余战士紧随其后,成功突围进城。

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收复了北街,城内的大部分敌人被歼灭。城外的日军并未善罢甘休。他们疯狂地向仵德厚所占领的阵地发起进攻。

三天三夜,炮火连天,但仵德厚和他的战士们坚守阵地,毫不退缩。但这三天敌人的火力仍旧不减,仵德厚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命令战士们在制高点对准敌人的交通壕进行疯狂轰炸,同时敢死队员们向敌人的最后一个据点发起了冲锋。

在全员浴血奋战下,据点被成功拿下,敌人被彻底消灭。此次战役结束后,敢死队员们从最初的40多人仅剩下3人存活。

仵德厚在这次的战役中左手被敌人的子弹击穿,伤势之重险些截掉。

台儿庄战役的大获全胜,成功打击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也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仵德厚也因在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被晋升为一七六团团长。在从国民党中军校学习毕业后,他的才华和实力得到认可,任第30军27师少将副师长。

将军变战俘,认罪服刑

黄樵松本就对蒋介石排除异己的做法深感不满,这种窝心的感觉在他心中不断积累。

抗战胜利后,本以为国家将迎来和平安宁的日子,谁料蒋介石却倒戈相向,发动了内战,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樵松

这让黄樵松更加愤怒,他痛心地认为,已经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半生的他们,如今还要在内部争斗中流血牺牲,而最终受苦受难的依然是普通的人民群众。

国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安宁之日呢?在徐向前的劝说下,黄樵松深思之后,有了投诚的念头,他不想继续内战。

当时,黄樵松驻守在太原,他已经制定好了详细的计划,只等实施。但这个消息竟然不慎被泄露了。

仵德厚配合戴炳南,将黄樵松的计划原原本本地透露给了阎锡山。阎锡山得知后,心中暗惊,觉得此人不能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锡山

当晚,他急召黄樵松来商议要事,哪知道黄樵松一下车就被扣押,他和手下的一干人被押解到了南京。

最终,黄樵松等人被扣上了“背叛党国”、“投降匪徒”的帽子。

但黄樵松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叛变,他只是不希望看到内战继续下去,希望国家和人民能够早日得到解脱。这些都无法改变他被国民党杀害的命运。

仵德厚因为出卖黄樵松的计划,一跃成为了二十七师师长。本来如果黄樵松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太原很可能会顺利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这个计划的泄漏和瓦解,使得太原之战变得异常艰难。但最终,共产党还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成功攻下了太原,解放了这座城市。

仵德厚也在战争中被俘虏,并被判处了十年徒刑,送往监狱改造。

在改造期间,仵德厚没有一句怨言,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因为他确实是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他一心只想好好改造,争取重新做人。1959年,他的刑期满了,但他并没有完全获得自由,不过他被准许可以回家探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匆匆与家人见过一面后,便去山西砖厂继续接受改造了。直到1975年,毛主席发布命令,对国民党团级以上的人一律释放。

仵德厚这才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的事迹后来也被大家所关注,虽然他在一些问题上犯过错,但他的抗战贡献是永存的,无法抹杀。

人们在得知他的事迹后,也纷纷写信或者前望看望、问候这位抗战老人,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仵德厚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既有着英勇善战、忠诚于国家的光辉一面,也有着因个人私利而背叛战友的阴暗面。

在抗战时期,仵德厚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不怕牺牲,冲锋陷阵,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台儿庄战役中,他更是身先士卒,率领敢死队奋勇杀敌,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即使身受重伤,也毫不退缩,担任敢死队长,带领战士们勇于冲锋,他在抗战中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英勇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也让我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仵德厚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抗战胜利后,他面临着国家分裂和内战的选择。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本可以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信仰,为国家和人民的和平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却因为个人私利和权力的诱惑,选择了背叛战友的道路。这也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但通过反思和改变,他最终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和目标,开始了新的生活。

结语

一个人的品格和信仰是至关重要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但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仵德厚在抗战时期的英勇表现正是他坚守信仰和原则的最好体现,而他在抗战胜利后的背叛则是因为他放弃了这些原则,选择了个人利益。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荣耀和地位,但也可能让人迷失自我、走向堕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权力的诱惑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动摇。

仵德厚在抗战胜利后因为追求权力和地位而背叛战友和国家,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而人生的选择是重要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影响,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仵德厚在抗战胜利后的选择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仵德厚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信仰和原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