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塔斯社网站近日刊发题为《俄罗斯人“自己的”外交官——拉夫罗夫执掌俄罗斯外交部的第三个十年》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从2004年3月起,谢尔盖·拉夫罗夫一直担任俄罗斯外交部长。在新政府中,他继续留任。20多年来,他已经成为俄罗斯外交的化身以及时代的代表人物。拉夫罗夫之所以得到推崇,不仅是因为他创纪录的漫长政治生涯,还因为他在国际舞台上坚决而响亮地为俄罗斯发声。

长期以来,拉夫罗夫致力于构建多极化世界体系,这一过程并非没有痛苦和代价,但当前与西方的对抗再次证明了“转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俄罗斯与全球南方国家迅速巩固的关系清楚地表明,拉夫罗夫的努力正在达成目标。

拉夫罗夫在国家紧要关头继续留任:乌克兰冲突如火如荼,美国大选蓄势待发,中东深陷危机,后苏联空间动荡加剧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局势激化。

历任多个岗位

拉夫罗夫在半个多世纪前走上外交之路。他1972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掌握英语、法语和僧伽罗语。毕业后,他立即在外交部开启职业生涯--在苏联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工作4年,然后在外交部国际组织司担任了几个职务,随后被派驻纽约7年,并于1994年被任命为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

1994年至2004年,拉夫罗夫担任了10年驻联合国代表。关于他外交技巧、人格魅力和幽默感的美谈,至今仍在联合国总部流传。当时,西方媒体首次把拉夫罗夫与亚历山大·戈尔恰科夫公爵和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相比。

在西方反俄运动的背景下,在外交领域捍卫俄罗斯并非易事。但据他的同事说,爱国主义让拉夫罗夫能够出色地胜任各项任务。

拉夫罗夫对如何担任外交部长有自己的原则:“不要空想,要努力诚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在一次采访时说:“没有一个我担任过的职务是我自己要求的。只要我做的事情被认为是正确和对国家有益的,我就会感到深深的满足。”拉夫罗夫强调,只要俄罗斯需要他,他就会继续为国家服务。

拉夫罗夫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诚实。有次他在应学生要求分享最有价值的建议时说:“永远保持诚实。重要的是,这辈子不要出卖任何人: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同志关系中。剩下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外交风格独特

拉夫罗夫的外交风格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在别人看来,他不仅是一名知识分子,还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比如,在前不久会见赴俄访问的朝鲜外务相崔善姬之前,拉夫罗夫向她赠送了一束鲜花。大约10年前,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段拉夫罗夫向画面外的人飞吻致意的视频。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友好举动的对象是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迈特·恩科阿纳-马沙巴内。

生活里亲和、工作中强硬,这种刚柔并济的风格让拉夫罗夫能与外国伙伴找到共同语言,哪怕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远非友好。在就自己的重新任命接受联邦委员会质询时,俄罗斯外长明确暗示西方,如果对方一心求战,俄罗斯不惮于在战场上一决胜负。

尽管西方国家试图孤立俄罗斯,但拉夫罗夫的外访不断。仅过去几年,他就多次出访非洲和拉丁美洲。

外国记者也喜欢拉夫罗夫,他们会在部长外访时围着他合照,就像去年在东盟峰会上那样。在联合国高级别会议周后的例行媒体交流期间,几十名外国记者聚集在拉夫罗夫周围,提前向他申请提问机会。

在这种时候,拉夫罗夫总是喜欢跟媒体代表开玩笑。比如,在跟俄罗斯驻联合国记者交流时,他笑着问道:“他们还没把你赶走吗?”

不过,拉夫罗夫的睿智常常不只用来引发善意的笑声。长期以来,这位俄罗斯首席外交官带有幽默讽刺意味的名句不绝于耳。在谈到西方国家试图用新铁幕隔绝俄罗斯时,拉夫罗夫建议它们“不要夹到自己”。

工作繁忙的俄罗斯外交部长鲜有空闲时间,但即使在这样难得的时刻,拉夫罗夫也更喜欢“主动休息”,比如踢足球、户外漂流。夏天,他喜欢走进西伯利亚的大自然放松自己。拉夫罗夫说,体育运动能消解各种忧虑。

拉夫罗夫还是一名热情的足球迷,他最喜欢的球队是莫斯科斯巴达克队。这是他从小就支持的球队,当时他住在诺金斯克体育场旁边。俄罗斯首席外交官对诗歌情有独钟。他最喜欢的诗人包括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谢尔盖·叶赛宁和亚历山大·勃洛克。顺便说一句,俄罗斯外长自己也写诗。(编译/贺颖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