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重点研究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和中英双语并重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杨汝梅、林语堂、李卓皓、高锟、饶宗颐、刘殿爵、莫里斯、杨振宁、蒙代尔、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由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而获著名奖项者更不计其数。截至2018年,学校拥有全职教职员工7858人,其中教授1038人,各类讲师659人,研究人员1522人。

“光纤之父”高锟于1987至1996年担任中文大学校长,卸任校长一职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丘成桐教授为中大校友,曾获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教授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99年起,杨教授宣布将他全部奖章(包括诺贝尔奖章)、论文、手稿及书札,捐赠给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爵士,于2002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并出任晨兴书院院长。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于2009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知名计算机科学家、首位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于2005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

著名文学家白先勇教授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他为文学院开设“昆曲之美”课程,并任中大“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于2004年至2010年担任中文大学校长,他在计量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特别是东亚经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欧梵教授是海内外声誉卓著的著名学者,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美国汉学界屈指可数的重量级学者。

世界著名诗人、作家赵振开教授(北岛)于2007年受邀到中大任教,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著名地球大气科学专家刘雅章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他是全球变暖报告执笔人之一,2007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咸平是世界级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2003年被列入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

善衡书院院长、生物研究讲座教授辛世文教授是著名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他于1980年成功复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被誉为“植物基因复制之父”。

中文大学工学院院长汪正平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封装技术及材料开发研究,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

中文大学医学讲座教授卢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DNA的发现,在基因检查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被誉为奠基人。

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是学术史上首批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及《The Lancet》两大顶尖医学期刊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共8篇文章的研究学者,2018年获美国肠胃科医学院颁发“国际领袖大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中文大学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是将“个人化治疗”的概念应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的全球第一人,2018年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是首名获此奖项的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汤晓鸥教授是计算机视觉专家、IJCV首位华人主编、商汤科技创始人,他发明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创办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被称为“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

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于2009年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曾任国际精英商学会协会(AACSB国际)理事会理事及其亚太地区顾问委员会主席。

中文大学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杨伟豪教授是网络编码理论的创始人之一,2005年获颁IEEE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信息理论学会论文奖,是三十多年来首次由亚洲研究人员获奖,2016年获颁IEEE Eric E. Sumner Award,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太地区学者。

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及伟伦计算器科学与工程学讲座教授华云生教授为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是IEEE、ACM及AAAS三个学会的院士,并曾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微电子系统结构学部主任和IEEE计算机学会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文大学副校长及卓敏心理学讲座教授张妙清教授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院士,她开创了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研究,成为亚洲首个全面的人格测量工具。她获国际应用心理学会颁授2014年度杰出科学贡献奖,是首位亚洲心理学家获此殊荣。

中文大学卓敏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侯杰泰教授是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院士,曾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部主席。

中文大学伟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系系主任张俊森教授于2013年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是该年度亚洲区内唯一当选的学者,2017年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林珲教授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颁发2017年度米勒奖,是首位来自亚洲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地理学家获此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始于1963年崇基、新亚、联合三所书院合并,随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晨兴书院、善衡书院于2006年创立,继有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与和声书院于2007年创立,到了2012年,中大校园共有九所书院。

中大是全港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选择一所书院,成为该院的一分子。每所书院都是独树一帜的,有各自的文化,但汇聚在一起,却塑造了中文大学的精神面貌。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他设施,并举办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语文、资讯科技和领袖才能训练,还有多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

书院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位、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善用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识教育

世界级的大学教育除了着重专科训练外,还应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后者更是现代及未来世界公民的特质。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学士课程重要的一环,兼融中国人文理想和西方博雅教育,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至全人教育。此外该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以下4个必修范围: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74]

中大提供二百多个通识选修科目,内容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课堂以外,大学举办学术会议、读书会、通识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砥砺学问,交流思想的环境。另外书院亦提供多元化的通识课程及学习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语并重

中大五十年来一直坚持中英双语(两文三语)的教育方针,鼓励学生以两文三语作为学习、学术交流以及师生沟通的媒介,以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就业和社会参与的能力。提高双语的能力有助学生增加对自己的认识,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关心世界事务,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为他们在全球化的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打下必须具有的文化和语言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平台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卓越学科领域9个,联合研究单位75个,其他研究所36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卓越学科领域(9个):利用高能粒子撞击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植物与环境互作基因组研究中心、细胞器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网络编码研究所、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中医中药研究与发展、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资讯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果统计

香港中文大学在2006年的策略计划中,选定五个学术领域,调配充足资源协助其开展研究,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

为增强大学的研究和学术实力,发挥深远影响,造福社会,香港中文大学在2016–2020年的策略计划中,选定“中国研究”、”转化医学”、“资讯与自动化科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四个学术领域,调配充足资源协助其开展研究,是为四大策略性研究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申请香港中文大学的途径有

一、高考

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填志愿。

香港的许多名校也承认内地的高考成绩,因此名校申请者统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并且英语成绩需要达到120分,如若想申请奖学金的毕业生,英语则要达到130分。

语言要求:

在香港留学与在国际上留学一样,少不了用英文交流,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国际探讨与沟通,因此要求申请者的雅思成绩达到6.0及以上;或者托福成绩在80分及以上。

二、香港副学士

1、课程背景

香港作为兼具国际化教育环境、世界名校云集、文凭认可度高、容易适应、安全稳定、留学性价比高等众多优势显著的留学目的地,近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孩子选择赴港深造。

为满足家长及孩子香港求学所需,我们特开设香港预科课程—HKIFP课程。作为唯一可直接对接香港、澳门地区大学的国际预科课程,学生在我院就读1年或2年香港预科课程后,可直升香港等地大学。

2、可报考什么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什么是HKIFP课程?

是由福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隶独家推出的课程升学体系,能够确保学生入学香港澳门及其他海外地区的知名大学,历届毕业生的本科名校升学率100%。

并且可以通过我们定向本科培养班,申请推荐到知名大学的面试环节,让内地应试教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能就读海外名校,实现弯道超车。

4、课程优势

(1)、录取率高达99%;

(2)、非高考一考定终身通道,预科文凭班通道录取更有保障;

(3)、四年获取本科学历,五年获得本科及硕士学历;

(4)、留学费用低,性价比高;

(5)、全球优质师资,教学质量高,为学生提供高水准师资保障

(6)、教育部认证全日制海归学历,毕业回国后可享受国家补贴且就业率高达95%以上。

5、HKIFP课程是怎么设置的?

录取要求:雅思5分托福61分或高考英语90分(满分150分)以上,免试入学未达以上条件者参加项目统一入学测试

课程模板:专业课(商科)语言课(雅思)

升学语言要求:香港副学士录取最低标准雅思55分

授课语言:中英文结合

6、适合的人群

适合的人群的年龄为初三毕业到高三毕业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其中包括中考/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高一高二在读生,艺术生、体育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统统都可以报读。

特别适合:

(1)高中成绩不理想

内地高考“一考定终生”,对于那些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希望第一学历是本科的人群。

(2)非考试型选手

身体情况、心理素质、临时事件等,都有可能导致高考发挥失常。而高考相差1分,就可以改变录取走向,相当可惜。

(3)英语水平

全球化的今天,没人会认为英语不重要。对于报名港澳预科班的同学,更多的是要着重在口语练习、写作训练和听力练习等课程,让学生快速提高英语水平,为未来登入国际大学舞台做好铺垫。

7、HKIFP课程升学模式是什么样的?

香港副学士 + 2年香港本科(学士)+1年香港硕士

具体体现为:高中生:“1”在国内厦门地区读1年预科班,“2”在到香港攻读两年副学士“2”在香港攻读本科2年获得学士学位,“1”在香港攻读1年硕士。(初中毕业则要攻读2年预科班)

注:香港副学士:就是以升读学士为目的,提供两年课程,毕业后就可以申请升读本科,衔接本科大三、大四课程,副学士也被称为升读世界名校的黄金跳板。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副学士出身的名人,就是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还有一位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②1年香港预科班 + 3年英联邦本科 + 1年香港硕士

具体表现为:高中生:“1”在国内厦门地区读1年预科班,“3”通过3年英联邦教育本科学习,“1”在香港攻读一年硕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与普通高中的区别?

普通高中升学:

2024年:高三在读生——国内大学本科4年、

2028年:毕业于国内本科学历——国内研究生3年

2030年:毕业于国内硕士学历

港澳预科班升学:

2024年:高三在读生——港澳/海外本科4年

2027-2028年:毕业于海外本科学历——海外研究生1年

2028-2029年:毕业于海外硕士学历

三、国际生

01基本申请要求(满足其一即可)

ACT综合得分达24分及以上或SAT要求总分1190及以上和AP课程2门达到3分及以上;

IB成绩达30分及以上;

A-level成绩通过 3 门 AL、或 2 门 AL 和 2 门 AS 科目;

安大略省文凭(OSSD)至少6门12年级U或M课程,总体成绩达80%及以上;

阿尔伯塔文凭(Alberta)至少5门12年级课程,总体成绩达80%及以上;

看了以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师资力量,你有没有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