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大战的时候,美国人最骄傲的一次战斗,就是在硫磺岛上屠杀了一万多名日本人。

在这场战役里面,地面上的美军士兵死伤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有些士兵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这样的损失在美国的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也是美国上将尼米兹对美国人赞不绝口的原因:“硫磺岛上的战斗,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勇气!”

也就是这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人的固执,让美国人彻底的崩溃了。

后来日本人更崇拜美国军队,所以他们派了一支“挺身队”,也不觉得丢人。

1、打败了拥有精良武器的日本人,为何美国人会在上甘岭战役中失败?

可是,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我们在上甘岭一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让日本人很是不解,凭什么美国人能够打赢硫磺岛上的日本人,而不能在上甘岭两个战场上打败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这两场战斗的经过。

硫磺岛一战,美日两国的军事力量分别为:11/10000对23,786;上甘岭一战,美国和我们的人数是六万五千人,四万四千人。从这一点上来看,日本人的处境更加不利。

不过,谁都知道,志愿者只是一群普通的军队。就算是在上甘岭一战中,他们也没有使用过大米和步枪,但和美国军队比起来,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而日本人在硫磺岛上的战斗,却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再加上他们可以集结日本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在硫磺岛上,日本人有一个飞机场,有一个战斗机;硫磺岛也是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设施。可以说,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的老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上甘岭,却是志愿军暂时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物资储备方面,硫磺岛一战,要比上一次更加艰难。

所以,为什么志愿者可以胜利,日本人却没有胜利?我们逐一剖析。

2、第一个理由,志愿者们有着非常完善的地堡设施。

首先是由于志愿者们建造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掩体。

大家都知道,志愿军的地道战争可以说是一座“地底万里长城”。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也经历过一次地道战,但随着志愿军进驻朝鲜,志愿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迅速建立了一座更为坚固的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其他各国的隧道不同,志愿者们建造的隧道,可以说是一座又一座的天坑。

他们的隧道上方有35公尺厚的土壤。这样的厚度极大的保证了士兵们的生存,尽管依旧有人受伤,但伤亡却大大降低了。

因此,虽然美国人采取了范弗利特式的战术,对上甘岭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使山坡上的泥土松动了许多。不过,他们并没有伤到多少人。而且日本人明显没有使用这种挖地道的战术,而是一直在阻止人们进行“自杀性攻击”。

而且还是在人数上完全不占优势的时候,依然选择了强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目标,自然会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死亡率。

3、第二个理由,就是尽量不与敌人“刚”

第二个理由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和美国人“刚”过,或者说,我们很少和美国人硬碰硬,他们会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处境制造有利的环境。

我们的装备很差,又没有空中力量,所以我们选择的都是夜晚。我们的士兵都是夜战的老手,而在夜晚,当他们被吓破胆的时候,每当他们遇到志愿者的攻击,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我们的武器和装备都比较差,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东西都吃掉,而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吃了。哪怕是在需要拼死一战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也经常会挖地道,借助地势进行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我们的损失就大大降低了。

美国人要想突破我们的封锁,就必须要牺牲更多的人。

日本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日本军人可以说是十分“不怕死”,往往会受到上级军官的威胁,发起“万岁冲锋”;不过,他们的“不怕死”并没有任何的用处,因为他们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4、第三种理由,自愿参加革命的人都是有智慧和勇气的人

这也是我们要讲的三个要点,即志愿人员和日本人“不怕死”的思想是有差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可以说是非常“不怕死”和非常“怕死”的人。“不怕死”,是指他们只会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而不会听从上级的指挥,一旦上级下达了自杀的指令,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驾驶着直升机攻击日本人。

虽然他们的身体在颤抖,但是他们必须要死。

所谓“怕死”,就是指他们不想死,也很怕死。因此,参与硫磺岛之战的美国将领都说,日本人虽然一直在打“万岁冲锋”,可是他们的眼神中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惊恐。

而且,在朝鲜的战争中,美国人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者通常都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但一旦有必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牺牲。

就拿大名鼎鼎的“独行侠”刘光子来说,在两个新人的带领下,忽然遇到了一百多名英国精英,却没有使用日本人的“万岁冲锋”,反而假装有一支军队在那里进行佯攻。最后,他一个人,就活捉了六十三名英国精英。

当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使命而付出代价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丝毫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