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初夏时节,天气晴好,正是农事好时节。巢湖市今年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陆续拉开序幕,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而在建成的连片高标准农田里,即将成熟的小麦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

开足马力加速推进

在巢湖市黄麓镇建麓村宋冲自然村,位于塔山路两侧的黄麓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6台挖掘机、推土机在荒岗田头来回穿梭,清理地表土方、挖沟开渠、修建基埂路,全力开足马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刘国伟说:“我们施工机械正利用近期晴好天气进场作业,并将施工进度量细化量化,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和进展加班加点施工,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眼前的这一片土地大约四五百亩,此前都是荒岗地和闲置零星的小块田地。我们从4月底开始施工,田地平整及田形调整后,原先荒岗地和高低不平的小块田地,将规划建设成连片平整的高标准农田,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农业机械化耕作。”正在施工现场的黄麓镇政协联络组组长陈和荣介绍说。

黄麓镇今年将在建麓、建中、花塘三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2140亩,在跃进村、桐荫社区及临湖社区建设高标准农田5960亩,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及科技推广等措施。

目前,黄麓镇正抢抓施工关键期,加快施工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项目今年按期按质按量顺利竣工。

近年来,巢湖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真正让粮田变“良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万亩。

巢湖市高度重视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谋划,按照巢湖环湖南岸、巢湖环湖北岸等片区整体推进和巢湖北部分部推进的原则,组织相关镇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摸底准备工作,超前做好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2024年,巢湖市计划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10.4万亩,主要集中在黄麓镇、烔炀镇、槐林镇、中垾镇、庙岗镇以及夏阁镇。

高标准农田成了“香饽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今,经过建设、改造提升后的“大块地”高标准农田,成了种粮大户眼中的“香饽饽”,争抢着承包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眼下小麦即将进入成熟时节。在烔炀镇合裕村,来自蒙城的种粮大户姚玉刚承包的高标准农田小麦长势喜人,株株麦穗饱满,丰收在望。去年他在烔炀镇“抢”包了高标准农田2000亩,全部种植小麦。“高标准农田都是连片的大田,耕田、播种、飞防等都能实现全程机械化,再加上肥力和灌溉都解决了,让我们种植户省心省力。”姚玉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麦即将成熟的高标准农田。

据了解,2023年,烔炀镇在巢湖村、合裕村、指南村等共建设10100亩高标准农田,当年就全部被种粮大户“抢”包一空。

巢湖市烔炀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胡平华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群众的“粮袋子”。今年该镇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计划于6月份施工;改造提升2700亩,目前已完成三成。

这几天,黄麓镇政协联络组组长陈和荣每天都要从镇里赶到位于建麓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到今年9月份,这些荒岗地和小块田,将全部建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大块田。”陈和荣手指着眼前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说,“高标准农田特别受到种粮大户的青睐。我们去年整治的1.2万亩高标准农田当年就全部招租出去了。今年还在建设,就已经有承包户前来咨询承包事项了。”

高标准农田效益明显

高标准农田为何受到广大种粮大户“高看一眼”?

范文柱是巢湖市栏杆集镇最早承包土地大户之一,每年承包田亩面积在1300亩左右。2023年栏杆集镇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工程,他有500多亩农田在提升改造范围,今年已全部种植小麦和再生稻。“原来我的田块都是两三亩大小的小田,提升改造后,全是十几亩的大田,机插秧、播种、收割非常方便;土壤改良了,小麦和再生稻生长肥力足;还修建了灌溉排水沟渠和田间道路。”范文柱笑着列举着高标准农田的好处。

巢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分析说,相比较一般农田,高标准农田效益明显:其一是经济效益方面,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农业生产条件都大为改观,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道路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机械化耕作程度提高。其二是社会效益方面,基本实现水利、交通网络化,土地耕作规模化,灌溉机电化,极大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其三是生态效益方面,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实现了节水、节肥效果,减少农药使用,实现化肥、农药负增长,减少和避免了农业面源污染。

在黄麓镇建中村昶方自然村一间办公室内,一套由9块大屏组成的智慧农业大屏监控系统正在安装中。“这是我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步配套建设的一套智慧农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可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种粮大户能实时采集高标准农田的农田气候、苗情、作物长势、农田墒情、有害生物等各项信息,再传输到大屏上,通过数据信息就可以判断田间农作物的成长情况。”黄麓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介绍。

“智慧项目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好地帮助种粮大户适时精准掌握农田状况,提升了科学管理、生产效率,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巢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

据悉,巢湖市正在积极谋划2025至202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巢湖市发改委已立项同意2025至2027年期间建设40万亩高标准农田,目前设计单位已驻点巢湖,正在开展项目初步设计,预计6月底第一批项目初步设计可以完成。(黄庆松 储怀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