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的奶奶一生历经坎坷,饱经风霜。

在我父亲尚年幼,仅三岁之时,爷爷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那时大伯也不过是个九岁的孩童。

奶奶的娘家,出于对她的关爱,曾数次劝说奶奶改嫁,希望她能找到一个依靠,共同抚养这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然而,奶奶总是坚定地拒绝。她曾在爷爷临终前许下誓言,要在这个家中,独自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她绝不会再踏入另一家的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奶奶在生产队里日夜劳作,但一个人的工分却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好在,奶奶的几个弟弟,我的舅爷爷们,时常伸出援手。

奶奶的娘家,日子相对宽裕。作为家中的大姐,她下面有四个弟弟,家族世代经营油坊,因此家中颇有些积蓄。每当四里八乡的人们拿着花生、豆子前来打油时,舅爷爷们总会记得给奶奶家送些柴火和粮食。那辆吱吱作响的独轮车,车把上常常挂着一瓶沉甸甸的二斤装油,那是舅爷爷们对奶奶家的关爱和牵挂。

然而,奶奶家的孤儿寡母在村里并不容易。在那个年代,孤儿寡母总是容易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我们这里以种地瓜为生,每当生产队里分完地瓜,天已经黑了下来。来不及运回家的地瓜堆,常常成了别人夜里偷窃的目标。奶奶家的地瓜堆也时常遭受这样的侵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奶深知吃亏是福,却总是选择默默承受。她担心大伯和父亲尚未成熟,一旦在村里传出闲言碎语,便会引来更多的欺凌。

每当佳节临近,舅爷爷家总会送来几尺新布,希望奶奶能为大伯和父亲缝制新衣。他们常说,爷爷虽已离世,但孩子们更要穿得体面,不能让人看了笑话。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奶奶始终怀抱希望。她坚信,只要两个儿子能够成家立业,她便能安心,也算是对得起长眠地下的爷爷了。

在为大伯和父亲盖房之时,舅爷爷一家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他们早早送来建房所需的木料和高粱秸秆,还动员了十几口人,带着饭菜,前来助阵。

村里人无不感叹,奶奶家的幸运,多亏了娘家的鼎力相助。若没有这份亲情支持,恐怕一切都将难以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大伯和父亲各自成家立业,奶奶心中的重担终于得以放下,她松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对爷爷的承诺。

她曾向我述说,父亲结婚那天,她独自前往爷爷的坟前,泪水肆意流淌。她告诉爷爷,两个儿子都已娶妻成家,她完成了使命,接下来的日子,她只盼能安心享受晚年。

自我记事起,奶奶总是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大襟褂子,脑后梳着整齐的发髻,面容慈祥,举止端庄。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的身体也逐渐衰弱。

父亲担心奶奶独自居住,便安排我晚上陪伴她。那时我正上小学,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先去家里帮忙拔猪草,然后前往奶奶家。

奶奶总是提前为我准备好一张小木头桌子和凳子,放在院子中央,让我在那里安心写作业。夏日里,奶奶会为我摇动蒲扇,驱赶恼人的蚊子,还用湿毛巾为我擦去汗水。

晚餐时,我总是和奶奶一起用餐。奶奶总会在锅底为我留一个炒鸡蛋,用煎饼卷起来,那香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初中后,同学们纷纷选择住校,我则向老师坦诚说明了情况,选择回家陪伴奶奶,老师也理解并同意了。

虽然每天往返家校,但我从未放松学业。夜晚,我沉浸在书海中,灯下写写算算,而奶奶则在一旁默默做针线活,尽管不时打着呵欠,却始终陪伴着我。

初中时期,家中姐弟三人同时上学,经济压力不小。每当学费成问题,奶奶总会悄悄地塞给我一些钱,十元八块,都是她积攒下的。

这些钱,都来自奶奶的侄子们,他们在县城工作,每次来看望奶奶,都会带上点心水果,还有零花钱。

奶奶常鼓励我好好学习,她总说:“上了这么多年学,总得有个出息。”她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是我前进的动力。

中专考试后,我顺利考入师范学校。寒暑假时,我总是先去看望奶奶,把学校发的饭票菜票省下来,换成油条或饼干,带给奶奶品尝。

奶奶总是满心欢喜地跟邻居们分享:“看我孙女,还没上班就知道给我买好吃的了。”

毕业后,我分配到了镇上的小学教书,离家很近。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奶奶家坐坐,晚上依旧陪伴她。奶奶总是把我的床铺整理得井井有条,晴天时晒被子,晚上睡觉时,被窝里满是阳光的味道,温暖而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我工作以来,奶奶的生活便不再拮据。她热爱赶集,口袋里总揣着些零花钱,或买些肉,或选些水果。

某日,我如常放学前往奶奶家。推开那扇熟悉的院子大门,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惊愕。奶奶倒在院中,手中还握着一只水瓢,似乎是要去水缸取水。

我疾步上前,只见奶奶嘴角残留着呕吐物。我当即判断,这或许是脑出血之类的病症。深知奶奶血压偏高,我不敢轻易挪动她,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大伯和父亲闻讯赶来,面对此景,他们同样手足无措。我们合力将奶奶送往医院,心中满是忧虑。

奶奶被安置在重症监护室,医生严肃地告诉我们,需预备充足的住院费用。奶奶的脑出血面积较大,病情异常严峻。我们只得四处筹措资金,同时祈祷奶奶能挺过这一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伯与伯母沉默不语,气氛显得尤为凝重。

我望向他们,坚定地说:“我这里有些积蓄,先去交住院费,我们必须尽全力救治奶奶。”

那是1999年,我的月薪仅460元,但我平时生活节俭,工资卡上积攒了约3000元。我毫不犹豫地取出这些钱,为奶奶支付了住院费用。

在奶奶住院的日子里,只要有空闲,我便会乘坐公交车前往县城探望。

奶奶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艰难的二十天,待病情稳定后,终于转入了普通病房。

我特意去饭店为奶奶炖了母鸡汤,一勺一勺地喂她喝下。奶奶喝着汤,眼角泛起泪花,她轻声说:“孙女啊,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享到你的福,奶奶没有白疼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轻声安慰奶奶,让她放宽心,好好吃饭,身体会慢慢恢复的。

奶奶似乎看出了我们的难处,她关切地询问住院费的事情。我微笑着告诉她,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说实话,为了给奶奶筹集住院费,我四处奔波。我找了几个关系好的同学,又向几位热心的同事求助,几经周折,才终于凑足了两万块钱。

在那个年代,两万块钱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我看来,只要能治好奶奶的病,这些钱花得值得。

奶奶的一生历经坎坷,早年失去了丈夫,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如今我有了能力,一定要让奶奶过上安稳的日子。尤其是在她生病的时候,我要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

舅爷爷和奶奶的侄子也来看望她,他们留下了钱,奶奶感激不已,一直夸我是个孝顺的好孙女,说是我救了她的命。

在奶奶住院期间,父亲和大伯轮流照顾她。虽然大伯家并没有出钱,但我能理解他们的难处。

大伯家有三个儿子,为了给儿子们盖房子娶媳妇,大伯已经付出了太多,他的辛劳和付出同样让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然而,阴历八月十三那天,她却执意要出院。她轻声地说:“快过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总不能一直在医院里过节吧?”

医生建议奶奶再住些日子,以便身体能恢复得更好些。但奶奶性格倔强,我知道她其实是担心花费太多。我们劝说无果,只能尊重她的决定,办理了出院手续。

中秋节那天,我特意去商店挑选了奶奶喜爱的绿豆馅月饼,还有那种经典的老五仁口味。当我拿着这些月饼回到奶奶家时,奶奶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轻轻抚摸着月饼,仿佛在感受着这份节日的温暖和我的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特地挑选了几斤红彤彤的大苹果,那种口感特别面的,奶奶总喜欢用小勺子挖着吃,享受那份甜蜜。

奶奶品尝了月饼后,又品尝了半个苹果,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我拿起扫帚,为奶奶清扫院子。那年秋天似乎比往年更早地降临,奶奶家的院子里树木繁多,落叶铺满了地面。

我细心地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随后为奶奶倒了一杯水。当我呼唤她喝水时,却发现奶奶坐在那张熟悉的单人沙发上,头微微歪着,眼睛紧闭,已然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