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5月10日,极氪于纽交所敲钟,正式挂牌上市。这是继2020年中国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齐聚美股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再次登陆彼岸交易所,也再次印证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奠定的全球主导地位:公开信息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接近50%,总销量将超过3,93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750万辆,领跑全球。

将目光拉回本土,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政策扶持的高速成长后,已走向了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围绕“智动化”的竞争格局逐渐成形。在整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智动化为核心产品力成为各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关注重点,驱动该产业供应链上的各个零部件环节与整车同步更新迭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

据预测,到2030年,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份额将发生巨大变化:截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与电子电气组件在全球零部件市场份额中仅占16%;而至2030年,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增长33%至15,820亿美元,总量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份额将占据全球零部件市场总份额的近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发展的历程中,各零部件厂商也正在快速增加其生产及研发能力。伴随着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份额提升,供应链上的中国零配件企业,如电池、电机、车机系统、域控制器等厂商都已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

整零关系重塑:从硬件为中心的供应商向硬软件结合的合作方转型

在“智动化”转型的趋势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逐渐改变其自身定位。如今许多零配件制造商正重塑与整车品牌的合作方式,从“以硬件为中心”的垂直供应模式转为提供“硬软件结合”的完整解决方案的协同生产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阶段,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紧密集成,超越了传统的采购关系,共同打造更智能化的汽车产品。以某头部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车企提供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各项技术在内的智能解决方案。作为技术提供商,该科技企业并不参与整车设计开发,但为整车品牌提供全套高算力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硬件供应、并赋能生态内的整车品牌。

另外,整车与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关系逐步转向“Tier 0.5化”,即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讨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共享研究结果和技术。以一季度扩租办公空间的某自动驾驶企业为例,该企业不仅研发生产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的相关硬件,更与众多整车品牌如理想汽车、路特斯等进行长期深入合作,共同开发面向量产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通过其硬件设备与智能汽车上的其他设备(如三维感知系统、摄像头、毫米波传感器等)进行技术融合,实现协同配合,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链上企业:选址上海,走向台前

上海作为中国的门户城市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吸引车企落户的同时,也持续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关注。办公楼板块如虹桥枢纽以其交通可及性、长三角地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受到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新能源领域内企业的青睐,并吸引了多个知名汽车品牌在此新设办公场所。上海产业园区内的物业载体能够满足新能源车企对研发的特殊需求,而更多“Tier 0.5化”的供应商与整车品牌紧密合作,布局车企附近的产业园区项目,逐渐形成智能驾驶产业研发高地。以金桥为例,依托其原有扎实的汽车制造业基础和板块搭建的相关技术测试基础设施,吸引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聚集,而相邻的张江板块,凭借其深厚的集成电路芯片等相关产业基础,同样吸引到各类链上企业。此外,越来越多“Tier 0.5”供应商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办公面积需求扩张的同时,也更注重自身品牌价值,在此背景下,核心办公板块具备品牌展示条件的办公物业正获得越来越多零部件供应商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仲量联行认为,随着更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品牌进入全新的“整零”关系,零部件企业的动态与布局在市场上更加清晰;在技术革新愈发频繁的大环境下,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而相关零部件企业在办公楼、产业园区中的活跃度有望提升;在产业发展新阶段中,多元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或将激活更多厂房物业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