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红军不得已被迫实行了战略性转移,也就是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象征是一枚银质的印章,但却在长征转移的过程中遗失了,很长时间都渺无音讯。

但就在1963年,江西的两名伐木工在山上做工的时候,碰巧捡到了这枚银质印章。当地公安在知晓这件事情之后,立即抽调了3车警力搜山。

那么这枚银质印章究竟有什么来头?当地公安民警如此大动干戈搜山的目的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见天日

1963年,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一对20来岁的兄弟正准备上山,他们是附近官元山林场的伐木工人,哥哥叫郭桃仁,弟弟叫郭兴仁。

这天天气不错,阳光晴朗,正是立秋不久的时节,兄弟俩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的每天的任务都很单调机械,以致于唯一的取乐方式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郭兴仁的性格比起哥哥郭桃仁要较为跳脱一些,休息的时候总是不安分,这次也不例外。郭桃仁正坐在树下喝水,郭兴仁却四处东张西望,打打鸟、摇摇树,看的郭桃仁不由得开口道:“你小子怎么天天都这么精神,也不知道累。”

“哥,这你可就不知道了吧,我呀,这是心态好。心态好,自然也就不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话间郭兴仁的鞋底突然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好像是踩到了什么硬东西,激的郭兴仁“哎呦”了一声,吓得郭桃仁赶忙站起来查看弟弟的情况。

“兴仁,你没事吧?”

“没事,哥,我刚才好像踩到什么东西了,兴许是块石头。”

正当郭兴仁有些气急,要把那块硌到他的“石头”踢开时,却惊讶的发现这块“石头”竟然能反射些许的阳光,这份发现让郭兴仁瞬间止住了自己的动作,收起了不安分的脚,转而将“石头”捡了起来。

当郭兴仁用手搓开这“石头”表面的泥灰时,发现这似乎是一个银制的印章。后来,兄弟俩又把这个印章带到了河边用水冲洗,才浮现出了上面的纹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中间的图案是麦穗环绕着地球,而地球上刻着镰刀和锤子。这些两兄弟似乎能看明白个大概,但是上面的一圈字就不认识了。不过考虑到是银制品,应该值点钱,兄弟俩就把这个印章丢到包里,准备找个时间给它卖了。

一段时间后,郭桃仁、郭兴仁兄弟俩被伐木场的老板派去县里跑腿,于是他们也将那枚银质的印章带上,想着县城里应该有识货的人,应该能卖个好价钱。想到这里,兄弟俩的脚步不由得轻快了许多。

来到县城里的唯一一家当铺,郭兴仁一向对新奇的东西很好奇,东瞧瞧,西望望。那个年代,当铺几乎快要绝迹了,大量的名贵物品被铺陈在台面却无人问津,却是让郭兴仁好好的饱了一把眼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桃仁拿出那枚银质印章放在柜台上,跟当铺的伙计很客气的问道:“您看这个值多少钱?”

伙计抬起眉头飞快的扫了一眼:“银的?”

“是银的。”郭桃仁赶忙答道。

“虽然是银的,但也不值什么钱。”伙计很快给兄弟俩下了定论。

“你会不会看,不会看就找你们老板出来。”郭兴仁倒是很自信,他坚信自己捡来的这枚印章是个宝贝。

伙计被郭兴仁说的生了气,拿起印章就说:“你这就是个银质的印章,还能值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这时,伙计才发现印章上面赫然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字样,这让他瞬间清醒了过来,赶忙去里间找到了老板,将东西递给了他。

等到老板亲自拿着印章出来,兄弟俩还以为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县里的警察紧接着就来了,二话不说就把兄弟二人铐走了,这让他们顿时一头雾水。

为有牺牲多壮志

郭桃仁、郭兴仁兄弟俩被带到公安局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自己去当铺卖个东西,怎么就犯事了呢?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就连一向性子活泛的郭兴仁也熄了火,不敢造次,生怕惹了什么祸端。没等兄弟俩胡思乱想多长时间,县派出所的同志就来跟他们两个了解情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印章是你们俩从哪找来的?”派出所的同志开门见山,直接跟兄弟俩问话。

这时两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捡到的这枚印章来头不小,郭兴仁赶忙问道:“警官,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啊?”

“郭兴仁,好好回答问题,我们找人鉴定过了,这很可能是红军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东西,你最好老实交代。”

一听说是,红军时期的东西,郭桃仁也明白了,直接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警察听完之后,也明白这件事情和兄弟二人没关系,反倒要感谢他们找到了这枚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警察将他们俩留在派出所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便调集了3辆卡车的人手带兄弟俩一起上山,由他们带路,看看能不能在发现印章地方的附近找到当年老红军的遗物。

除此之外,派出所的同志还安排了诸多工作人员在现场协助维持秩序,对林场区域进行共同搜索工作。

在众多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还是发现了一些物品,虽然大多已经残缺不齐,但还是能从痕迹上,依稀辨别出的确是当年红军时期的物品。郭桃仁、郭兴仁俩兄弟看着兴师动众的大伙这才明白,自己捡到的那枚印章意义究竟有多么巨大。

1931年11月,为了制造一枚具有象征意义的印章,中共内部陷入了激烈的讨论。这枚印章的制造背景,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而制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图案的问题倒是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但关于材质的问题却陷入了争端。有些人提议用玉石,也有提议金银的,最后还是考虑到能否长久保存的问题使用了银质材料。从长远来考虑,这个决定的确是很有远见的,否则这枚印章应该早就损坏了。

1934年长征开始后,这枚印章作为机密文件物品之一,被托付给张春吉、邱思炎、易荣、王群、刘伯芳这五位同志一同携带转移。

他们为了保证印章能够安全转移,先是乔装打扮成逃难的老百姓,然后一路上小心翼翼的躲过重重封锁。但就在众人即将看到胜利的曙光之时,意外发生了,敌军开始无差别的对可疑人员进行攻击,五位同志被逼到了山上。

一番商议之后,众人决定让唯一的女同志王群带着印章冲出去,其余四人负责吸引火力。可惜,在敌军严密包围下,王群同志最终也身陷囹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壮烈牺牲之前,王群同志将包裹好的印章埋在了一个深坑下面,希望将来还有人能发现这枚印章,随后便倒在了敌人的枪下,英勇就义。

王群同志的牺牲没有白费,30多年后,这枚印章终于重见天日,而他们的故事也将一直流传下去。

不应忘怀

这枚银质印章的故事因为版本不统一,导致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中所蕴涵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意义一定令人无法轻易忘却。

如今,这枚银质印章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它的直径为10.8厘米,高2厘米,印章上的刻字使用了阳文隶书。其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几个字在印章上半部分,“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下半部分,之间用两颗红星作为分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9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复兴之路”主题系列活动展览,这枚银质印章便作为展品展出,并且由专家特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而既然聊到这枚印章,就不得不提到他所代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2月1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的第一号文件《布告》中明确提到,中央执行委员会闭会期间选举主席团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中央人民委员会的第一届主席我们很熟悉,就是毛主席,第二届则是由张闻天担任这一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这枚银质印章的设计才被提上日程。设计完成后,据说一直由中央苏区的“五老”之一林伯渠随身携带。

林伯渠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将印章带到延安,但1937年7月的时候,苏区政府已经被取消,这枚印章自然就没了用武之地,此后就被林伯渠作为革命的纪念品,小心妥善的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保管。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起了进攻,中共中央在撤出延安之前,要求全员轻装转移,林伯渠连自己多年书写的日记都烧毁了,却唯独留下了这枚银质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伯渠

当时有人就劝林伯渠没必要留着,反正已经没用了。但是林伯渠却义正言辞的说道:“这枚印章是我们革命的见证,我会一直把它留着!”

于是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林老也将其捐献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让后人知晓这一段革命的光辉岁月。

而这,就是关于这枚印章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不过,无论是哪一个版本,传达的精神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却众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他们不能被忘却,也不该被忘却。

看完这段有关中央苏维埃银质印章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章 藏品详情页》——中国国家博物馆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章》——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