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行业从燃油时代跨入新能源时代,再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发展面的全新阶段,所有产业参与者近似疯狂的内卷运动足以告诉我们,为了活下去,也为了能在不久的将来建起优势,没什么比在技术端加大投入,或是对市场完成消费再教育更重要。

进入到2024年,以数月来的市场蜕变为参考,中国用户的确在新需求上的建立上有了自己的认知。那如此一来,谁能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尤其是地位日渐提升的高阶智驾层面完成新的防线建设,无疑就决定了谁将此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4月底,埃隆·马斯克乘着北京车展召开的火热势头来华转了一圈。

事后,有关特斯拉FSD在华落地的时间表有了些眉目。与此同时,中汽协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特斯拉也在名单里,意味着这家美国公司正式“解禁”,也让外界产生了高度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赶在FSD掠夺消费者心智以前形成先发优势,新一轮智驾争锋就免不了提前上马。

华为、小米现已成了大变局时代的最新变量。那对于一向以智驾第一梯队自居的小鹏而言,此情此景下,开辟新的智驾赛道,或是动用更超前的技术,已然成了赢得先机的关键举动。

官宣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并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全面覆盖在售的所有车型。不管小鹏即刻拿出的这个决定能否帮助其在AI智驾领域取得领先,面对友商接连钻研起无图智驾等,或许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上一个10年是新能源汽车时代,下一个10年是智驾汽车时代。”作为小鹏创始人的何小鹏已有着自己的判断,这更是在向外传递着一个信号:小鹏在智驾赛道维持自我优势的初衷,从不会改变。

AI智驾上车,不得不做的尝试

的确,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渐渐完成从新能源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蜕变,AI技术开始成了这场科技变革浪潮的引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论上,AI技术将颠覆智能汽车原有的进化迭代速度与迭代方式,通过学习人类的智慧,模仿人类的思考决策逻辑,取代传统的人工手写算法规则迭代,以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的方式,让主打智能的汽车加速进入AI时代。

有了这般背景,在小鹏看来,既然AI智驾有着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千人千面的核心特征,需要通过数据投喂和训练无限度规则的AI大模型,来提高对复杂场景的理解、感知和数据决策能力。

那么,小鹏就必须要在现今结合感知、定位、规划、决策的算法研发上,同时具备车端、云端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并以此实现基于实际数据的算法快速迭代,最终通过OTA不断给用户提供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而此时此刻,小鹏汽车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算是对自己之前给出的承诺一个交代,更重要的就是在于,借此再次强调小鹏自身在智驾领域的绝对地位之余,也能以此阻击特斯拉FSD未来入华的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后,车辆可以直接通过传感器输入的内容来输出对车辆的控制,智驾会更加‘类人’。在XBrain的加持下,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路牌文字,秒懂各种令行禁止、快慢缓急的行为指令,进而做出兼顾安全、性能的拟人驾驶决策。”

“迭代能力上,18个月内小鹏智能驾驶能力就能在大模型的配合下提高30倍,每2天内部将做一次智驾模型的迭代。”

其实,AI大模型上车对于智驾的优化提升的细节无需多说,在这场可预见的攻防战下,说到底,抢先进入AI智驾时代的小鹏就是希望能时刻让自己居中在智驾兴业的赛道中央。

不说别的,早在今年3月19日,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FSD以半个月更新一次的速度进行着。到了5月初,随着特斯拉FSD的V12.4版本按计划推出,几乎全面更新模型训练,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如此高频的升级速率下,可以预见,一旦FSD进入中国,仰赖智驾优势的小鹏会面临怎样高强度的挑战,很是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何小鹏也说了,为了持续进化,小鹏汽车已明确了要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7亿元,甚至更多的资金用于算力训练。

此外,他还在发布会上提及:“2025年,小鹏汽车将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并且小鹏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对XNGP端到端的能力进行测试,智驾技术开始走向全球。

那综合来看,无论消费者的需求会如何变化,行业鲶鱼的疯狂输出,在小鹏看来,就是又一次事关生死的大决战开启了。抢先布局AI智驾,是小鹏给当前消费者的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亦会让全行业看到小鹏还有力量抗下所有压力的一面。

何以解忧,唯有智驾?

我们很清楚,今年新能源车市的进化节奏,并不如人所愿那样一帆风顺。

高合的停摆、理想MEGA参数图片)上市不达预期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小米SU7的到来直接搅浑了整个车市发展的步调等情形还历历在目。而当这些乱象放在小鹏面前,谁能保证终端市场可以给予小鹏不同于人的正向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量上,G9、X9确实让小鹏在高价市场保持了一定额曝光量,但从整个市场走向去看,目前小鹏在售的车中并没有一款称得上绝对爆款的车。

而对于今年市场的判断,何小鹏在在春节开工信中表示:“今年是小鹏第十年,业绩要实现翻倍以上,组织要补充完整所有短板。”

不出意外,押宝智能化(包括智舱和智驾)仍将是小鹏一以贯之的决策。但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为2.18万辆,着实是给了当前整个小鹏极大的压力。

对此,何小鹏说了,“我一直想强调短期销量没有价值,但是研发要非常坚定。今年小鹏的经营能力做了巨大的提高,我们单车的成本期望降25%,到今年年底会远远超过这个水平,所以换个角度,我们把不该花的钱不花了,在该花的钱上一定会多花。”

从中,如果撇开小鹏现状的影响,我们能得出的就是,小鹏始终会为智能化拉满投入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本次发布会上全量推送的AI天玑系统,是小鹏汽车在AI技术应用领域的另一先锋阵地。

小鹏汽车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能对外表示,“AI天玑系统是行业首个将 AI 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其先进性保证用户‘久用不卡顿’。完成升级后,AI天玑系统的平均帧率、首帧跟手性、触摸响应速度均提升30%以上,应用启动速度提升50%。在用户公测中,AI天玑系统的满意度高达97%以上。”

无非就是想向消费者再度塑造小鹏在智能化进阶之路上的丰满形象。

但不管怎样,从推动AI大模型上车完成智驾的加速进化甚至搞出AI代驾这样的功能,到借由AI天玑系统提升人车沟通的顺畅感,小鹏可以很自我地向用户推介自己的产品,甚至要与特斯拉一较高下,却不得不去重视因消费趋势变化和友商玩起的舆论战、流量战带来的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隶属小鹏的MONA系列会带着更为亲民的形象进入市场,会再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小鹏汽车全新市场定位——AI智驾全球开创者及普及者。

换句话说,“无AI不智驾”,成为“AI智驾汽车开创者和普及者”不仅仅是小鹏汽车新的宣言,将是小鹏汽车面向下一个十年交出的答卷。

然而, 一如现阶段市场所呈现的多级争霸的竞争状态,暗潮涌动中,属于小鹏的战线还有很长很长。

AI智驾的概念很好,就看小鹏如何真正向消费者传达,如何用丝般顺滑的体验让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小鹏的品牌精髓。

要不然,再多的想法只能是期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