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中后期,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堪称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大瘟疫之一,欧洲当时三分一之人口都死于“黑死病”的大规模流行。不过“祸兮福所伏”,“黑死病”重创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加速了欧洲黑暗中世纪的结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丕平献土”之后,天主教会在西欧拥有了自己的领地,成为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共主”。不过天主教会只依靠手中的领地尚不足以与欧洲的世俗王权(比如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共主”的根基是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文化教育、舆论和基层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欧洲中世纪的文盲率太高,连很多贵族骑士都不识字,教育水平较高的天主教会便控制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天主教会统治欧洲的手段有二:第一,通过文化教育和教会组织控制社会基层;第二,通过维持文盲率和在各地以拉丁语为主,阻止欧洲各地的民族意识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以上两个手段,欧洲的世俗统治者一方面需要依靠天主教会来治理社会,另一方面需要天主教会赋予其统治合法性(民族意识没有觉醒就意味着统治者无法以保护民族构建其合法性)。这样一来,欧洲世俗统治者最大的合法性来源就是“天主教会的保卫者(如神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黑死病”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因为天主教会控制基层治理和医疗知识,所以对“黑死病”的治疗主要由天主教会负责。但由于欧洲人当时不知道防治瘟疫的最佳办法是隔离,天主教会的常用方法是将“黑死病”的感染者集中于教会,导致教会成了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就是天主教会的教士感染“黑死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群体,大批教士死于“黑死病”,很多地区的教会甚至被“黑死病”团灭。为了控制文化教育,天主教会培养一个教士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导致天主教会没有办法及时填补大批教士感染死亡后出现的空缺,只能听之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黑死病”对天主教会可谓“大屠杀”,重创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很多不受天主教会控制的社会组织开始发展,新思潮开始传播,“文艺复兴”即将到来。而随着使用拉丁语的教士大批死亡,欧洲各地的教会不得不使用当地语言传教,欧洲各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