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过去,作为人才培养高地,高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能。现在,高校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再次走在前列,担负起新的使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三次强调高等教育的作用,特别指出:“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

本期专题,我们通过专访行业专家,寻找普通高校、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职业院校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案例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选树典型,示范引领,推动更多院校加入到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做出更大贡献;与此同时,试图呈现当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发生的显著变化,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专家观点 ★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需尽快调整

高校要根据需求的变化,在多方面做出改变,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乡村本土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市农广校原校长、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朱启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峻

日前,本刊对话北京市农广校原校长、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朱启酒,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峻,请他们就高等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两位专家认为,在脱贫攻坚阶段,高校尽锐出战,扶贫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乡村振兴阶段,应该看到乡村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在专业设置以及培训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

在线学习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等教育可发挥怎样的作用?

朱启酒:高等教育拥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和研究基础,可以指导乡村振兴的实践。乡村振兴必须在理论指导下付诸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这些理论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乡村的发展规律。乡村振兴一定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一定是为农民而建,如果这些理论不是农民所需要的,就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影响乡村产业的落地。

李峻:高等教育能够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适应乡村现代化的需要,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等途径,高等教育可以有效集合各种科技资源,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协同创新,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手段,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经济产出,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重点关注当前存在的不足

在线学习

一直以来,高校为培养农村人才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您认为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李峻:一是存在高校对接乡村振兴需求的认识偏差。我国高等教育都是基于城市办学,高校已融入城市发展链条中,与乡村发展实际长期处于脱节状况,这就导致高校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可能出现与乡村发展需求不适配的情况。以湖南省为例,至2022年年底,全省开设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总数不足20%,并且大部分都是传统涉农专业。

二是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农林牧渔类专业一直属于冷门范畴,其师资数量与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该问题在高校开展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中尤为明显,教师专业化程度与总体素质还待提高。

三是存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高等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外在督促、政策倾斜及奖励机制的依赖性较强,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谋划,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朱启酒: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及很多优秀的农村人才在毕业后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匮乏现象更加严重。这给高校培养农村人才带来了极大挑战,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就需要高校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教育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农村人才需求发生显著改变

在线学习

与脱贫攻坚阶段相比,乡村振兴阶段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启酒:两者相比,在人才需求上变化非常明显。

一是人才需求类型发生变化。脱贫攻坚阶段主要关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因此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扶贫、产业发展、救济等方面。乡村振兴阶段则更侧重于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

二是人才需求层次发生变化。脱贫攻坚阶段的人才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乡村振兴阶段则要求更高层次的人才支持,如创新创业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以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三是人才需求数量发生变化。脱贫攻坚阶段需要大量的扶贫干部和志愿者等参与工作。而在乡村振兴阶段,更注重发挥本地人才的积极作用,培养本土人才队伍。

四是人才需求环境发生变化。脱贫攻坚时期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在政策支持和资源导入下进行的,对人才的需求环境要求不高。而乡村振兴阶段则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乡村人才发展制度支撑体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李峻:简而言之,脱贫攻坚是消除绝对贫困,是阶段性任务;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是长期性任务。

一是从短期技能培训向长期人才培养转变。脱贫攻坚阶段,政府主要通过短期技能培训、产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而乡村振兴阶段,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长期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乡村规划、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是从培养“做实事的干部”转向培养“专业化管理群体”。脱贫攻坚阶段,做实事的基层干部是主要的执行力量。而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群体,包括乡村产业、空间规划、乡村治理、文旅产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三是从培养“会谋生的传统农民”向培养“懂科技的现代职业农民”转变。脱贫攻坚阶段,政府主要关注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谋生的能力,解决温饱问题。而乡村振兴阶段,需要更多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生物技术、绿色农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是从培养“存量农民”向培养“增量农民”转变。在脱贫攻坚阶段,政府主要依靠外部援助和政策扶持来帮助乡村既有的贫困农民脱贫;而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培养乡村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创业创新、乡村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多是新生代农民或城市流向农村创业的“新农民”,即新型的增量型职业农民,培养他们可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高校应根据需求做出多方调整

在线学习

面对这种变化,高校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李峻:优化涉农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乡村振兴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增设与农业、乡村经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同时与农村实践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构建多元学习渠道,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继续学习。运用新媒体,通过提供在线课程、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实现终身教育。

提升农村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能力,打造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拓宽院校科研成果在乡村的转化途径;政府可以建立乡村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的引导性基金,实现乡村教育能力的提质升级;院校与企业、政府机构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拓展涉农学生的就业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支持。

盘活乡村文化属性,深入挖掘乡村独有的文化意蕴。将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特殊的课程,就地培养乡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以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文化产业助村”。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职业院校就很好地将雷山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等转化为特殊的课程或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取得了较好成效。

朱启酒:在培训内容方面,高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规划与建设。介绍乡村规划和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农民合理规划乡村空间,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农业与融合农业。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相融合的新业态产业,即特色农业与融合农业。农业技术与家庭工坊。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产品传统加工工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符合现代要求,形成伴手礼,活跃乡村市场。电商与市场营销。培训农民电商营销技能,学会利用新媒体,帮助他们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培训方式方面,高校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和线下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二是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训练,做给农民看,让农民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同时结合理论教学,提高农民的理论素养。三是个性化培训。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带着农民练。四是参与式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是实景式教学。让学员住在产业里,学习在实景中,实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六是陪伴式学习。采取师带徒的方式,通过微信等平台,让学员与专家之间交流指导更便捷。

专题目录

观察

专家视点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需尽快调整

乡村振兴之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打造培育“头雁”的“黄埔军校”

东北农业大学:高质量培育“头雁” 树东农培训品牌

乡村振兴之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开辟“新农人”培养新路径

河北开放大学:校校合作,让清华优质资源惠及燕赵大地

山西开放大学:以项目式办学开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格局

乡村振兴之职业院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乡村振兴“杨职经验”与世界分享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一片叶子振兴一片乡村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4月刊(总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