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2024年5月14日,Bolt Biotherapeutics发布业绩公告,停止BDC-1001(trastuzumab imbotolimod)的开发,并且裁员50%,同时进一步优化激动型ADC的开发。BDC-1001作为一款靶向HER2的激动型ADC,payload的活性较弱,一度爬坡至20mg/kg Q3W,疗效都还是非常微弱,ORR仅为2.5%,DCR为3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ilverback和Mersana采用了不同于曲妥珠的抗体,但很遗憾他们的payload活性太强,而导致临床失败。

从设计来看,Bolt同Silverback,Mersana的理念是非常不一样的,Bolt想自己成为主角,而Silverback和Mersana以一个配角或者考虑到后续跟DS-8201联用的可能。而Bolt是没有考虑这点的。

Bolt如今又在进一步优化payload的活性,思路类于Silverback和Mersan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其重点布局的靶点是CLDN18.2,管线名称为BDC-41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前一代payload,活性增强,在猴子中的 MTD ≥ 12 mg/kg。这个数据,可能还是会面临安全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体内药效也非常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全面替代化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续BDC-4182爬坡如果没有问题,安全性可控,可以联用化疗,进一步尝试。Bolt没有呈现BDC-4182是否依赖抗原丰度激活的数据,如果没有抗原依赖性,Bolt的新一代激动型ADC可能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新型药物的开发总是困难重重,比如早期的CD3双抗在实体瘤中的开发,屡战屡败。而如今,随着CD3/DLL3双抗的获批上市,使得CD3双抗在实体瘤治疗中找回了希望。

2024年5月16日,FDA加速批准安进DLL3/CD3双抗Tarlatamab上市,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商品名为Imdelltr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获批基于DeLLphi-301 临床数据,99例患者ORR为40%,其中CR为2%,mDoR为9.7个月,mOS为14.3个月。(10 mg Q2W dose 剂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arlatamab采用的是HLE BITE 1:1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arlatamab中的CD3抗体来源于SP34,国外Macrogenics,Xencor,Roche,国内维立志博,信达等均源于SP34。SP34识别CD3D亚基,同时跟猴抗原结合,右侧为三维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随意进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提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抗体改造变得愈加容易。

Tarlatamab的上市使得CD3双抗迎来真正的突破,尤其以SP34为代表的新一代CD3双抗,呈现了非常优异的肿瘤依赖性杀伤。以“Antibody Research线下论坛第三期:双抗/双毒素ADC与T cell engager新一代药物的开发趋势”中维立志博CD3双抗平台为例来做展示。

当下的CD3双抗,相比于激动型ADC,能够直接激活T细胞,而以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无论是NK,还是巨噬细胞很难进行很好的杀伤,目前NK细胞治疗方向因其OS获益较短已经转向自身免疫治疗,CAR-M方向遭受重大挫折,疗效惨淡,成药艰难。而激动型ADC主要的激活方向仍然以髓系细胞,如DC,巨噬细胞,粒细胞为主,间接激活T细胞,这一点可能不如好的设计的CD3双抗具有更好的疗效。

维立志博旗下CD3双抗平台,特异性激活CD3杀伤。这个平台让CD3双抗多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又让我们思考,T细胞的激活,是否需要很强的结合能力,还是适度的结合能力依旧可以有很好的激活作用。可能我这么说还是不够直观,因为当下CD3双抗中的CD3抗体都采用了低亲和力的设计,我们可以看一下我在现场拍的几张slides。

以维立志博旗下LBL-034管线为例,是一款CD3/GPRC5D双抗,采用的2:1的结构,去除了Fc的效应功能,CD3抗体以scFv的形式放置于Fab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进一步看结合能力,在以293T构建的过表达细胞中,展现了非常优异TAA端结合能力,而在T细胞中CD3结合能力,LBL-034相比于对照抗体talquetamab就要差很多,但影响激活能力吗?我们需要看下一张幻灯片。Talquetamab作为强生旗下GPRC5D/CD3双抗,已于2023年8月10日,被FDA加速批准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下图可以看出,维立志博旗下LBL-034项目展现了非常优异的TAA依赖的激活能力,几乎没有非特异性激活,而强生和罗氏的双抗均有非特异性激活,其中罗氏非特异性激活能力最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维立志博旗下的LBL-034 GPRC5D/CD3双抗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和杀伤能力。也解答了前文所提出的问题,在T细胞中CD3结合能力降低,并一定会影响杀伤能力。不同结构,具有不一样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立志博巧妙地利用空间位阻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CD3的结合能力,同时利用2价设计增强了对TAA的靶向结合能力,使得双抗优先结合于肿瘤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也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小鼠体内药效实验中,GPRC5D/CD3双抗展现了非常优异的抗肿瘤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立志博的CD3双抗设计,给予了CD3双抗的另一种可能,通过空间位阻进一步削弱CD3的结合能力以及减弱非TAA依赖的非特异性激活所引起的毒性,利用多价设计,提高TAA端的结合交联能力,这样的设计增强了抗体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药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CD3的激活也许更低的亲和力或者结合能力也可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LBL-034无疑是一款优秀的GPRC5D/CD3双抗,在安全性保障的基础上给予了更多联用化药或者ADC的可能。该项目目前已在临床阶段。

以当前的单抗药物来看,基本是以联合化疗为主,单一的单抗用药效果较差,这似乎也为CD3双抗的后期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化药作为小分子药物,更利于浸润到肿瘤微环境,造成肿瘤组织的破坏;化药作用于肿瘤细胞,造成肿瘤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碎片释放,形成一个炎性微环境,引起免疫细胞的趋向作用;对于肿瘤微环境内免疫抑制细胞的破坏,如Treg,TAM。化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肿瘤外部免疫细胞的浸润。所以,CD3双抗联用化疗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同时ADC作为化疗的升级版,CD3双抗联用ADC也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说,肿瘤药物的开发正在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从机制层面探讨,CD3双抗比“激动型ADC”更具代表。单纯的ADC只是化疗层面上杀死肿瘤细胞,免疫系统的调动,才是彻底杀伤肿瘤细胞的根本。

公众号内回复“肿瘤免疫”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小药说药肿瘤免疫全集》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