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雍正王朝》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幕莫过于八贵齐聚议政,逼宫事件成为了该剧的巅峰之作。此后,雍正帝在新政路上再无阻碍,他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八贵议政逼宫这场紧张的戏码中,当老八胤禩和隆科多等人咄咄逼人之际,新科状元王文昭和军机大臣张廷玉突然站了出来,相继力挺雍正帝,为躺在担架上的老十三胤祥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挽救了局势。

在前文已经深入探讨了王文昭在八贵议政逼宫时的杰出表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张廷玉的举动。尽管他清楚地意识到局势的危急,并且前景堪忧,但他仍然毅然站出来,果断地与群王对抗,坚定地站在雍正帝这一弱势一方。

杨角风深入探讨《雍正王朝》系列中的关键情节:八贵议政逼宫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张廷玉要选择在最后关头才站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顿旗务的朝会上,老八胤禩与四位关外旗主王爷联手,突然对雍正帝发难,这一场景凸显了朝中各种矛盾已经到了集中爆发的程度。

其实,在此之前,反对新政的势力已经不止一次挑战了雍正帝的权威。当年年羹尧,曾是雍正帝的得力干将,对大清有着深厚的恩情,却因对新政的消极态度而被杀。另外两位心腹大臣李卫和田文镜,按照雍正帝的说法,已经身体状况不佳,命在顷刻。

更加重要的是,雍正帝因为推行新政,几乎得罪了所有势力。从最早的八爷党、佟党、年党,到原本中立的士绅一族、清流一派,甚至旗人,反对势力无所不包。

在这次朝会上,雍正帝可以说是孤军奋战,身边的亲信李卫和田文镜远离京城,老十三胤祥因病未能到场。支持新政的新生派官员,如尹继善和刘墨林,也被调离京城。

他身边仅有老臣张廷玉、一向谨言慎行的马齐,以及心怀不满的王文昭。

而老八胤禩这边,则是做足了准备。不仅有八爷党的核心力量,还有四位关外旗主王爷的支持。甚至拉拢了佟派势力,如隆科多等人。加上雍正帝实际上的长子,三皇子弘时的支持,以及被雍正帝剿灭后的清流派残余势力。

按照老八胤禩的说法,在这个时机发动八王议政逼宫,胜算已经有九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会伊始,雍正帝还未来得及表达对新政的赞扬,东亲王永信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反驳雍正帝!

他声称,在奉天所听到的情况与雍正帝所说的截然不同,大家并不认同新政的价值。此言一出,在场的诸多官员纷纷附和,赞同东亲王永信的看法。

就在雍正帝尚未做出反应时,老八胤禩突然大声喊道:“肃静!”这一举动出乎众人意料,本以为他会制止东亲王永信,却没想到他竟然给了个助攻:

“刚才皇上说了,今日朝会,言者无罪,东亲王,请继续发表您的看法!”接着,东亲王永信火力全开,不仅反对新政,还对雍正帝提拔实施新政的李卫和田文镜提出了质疑。他不理解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李卫,以及得罪了许多先帝留下的老臣的田文镜,为何会受到如此重用?

更令他不解的是:

“既然这新政如此优秀,为何会遭到如此多人的反对?这些都是我等不解、不赞同的地方,请皇上给我们解释清楚!”这番言论让雍正帝终于明白,这些旗主王爷并非来商讨旗务整顿的,而是来逼宫的。既然如此,他必须弄清楚在场的每个人是站在他这一边,还是反对他。因此,雍正帝起身离开龙椅,特意走了一圈,逐个点出了谁是忠臣。

或许受此影响,新科状元王文昭率先站出来,坚定地支持雍正帝,反驳东亲王永信的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文昭的行为彰显了他身为状元的聪明才智。尽管他对田文镜和新政也有所看法,但作为“皇派”,他必须在此时挺身支持雍正帝,这是他立足朝中的根本。

他选择发言的时机也极为巧妙。此时,老八胤禩阵营仅仅是派出了先头部队,主力尚未进场。如果错过了此时的表态机会,那么后续也就失去了发声的机会和能力。此外,若是保持沉默,被皇上产生怀疑,对王文昭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后果。

然而,王文昭身为汉臣,且带有皇上的亲自授予的标签,自然引起了旗主王爷们的不满。

若是王文昭被牵制,那么对于老八胤禩一方来说,意味着出师不利,甚至在八王议政的提议尚未提出之前就可能被击败。因此,老九胤禟紧紧抓住王文昭是汉臣这一点,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和辱骂:

“呸!我就骂你了,狗狗狗……满人的一条狗!”王文昭见状,深知对方不讲理,于是果断地退出了战场。

这一举动使得本已看到一线希望的雍正帝陷入了苦战之中。他不禁满头大汗,脸色发青,嘴唇发白,颤巍巍地连站都站不住,只得由李德全扶持坐在台阶上。

接着,老八胤禩一党更是发动了连环攻击,声称满汉有别,指责雍正帝用人不当,甚至质疑前朝已经是盛世,无需推行新政,更强调祖制不可更改!

被逼得哑口无言的雍正帝最终急了起来:

“你们中谁有心当皇帝,就站出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帝一番话说出后,其他人果然都沉默了,这也让老八胤禩终于坐不住,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老八胤禩要开口发言,意味着有重大动作要出,而在雍正帝尚未准备好对策之际,也不敢让他发言。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帝才发现,自己的御林军竟然也被隆科多调去防守了。隆科多已然站在老八胤禩一方,雍正帝的阵脚一时间大乱,老八胤禩则以恢复“八王议政”祖制为借口,逼迫雍正帝陷入了困境:

“看来,朕就算不同意也无济于事了,是吗?”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张廷玉终于站了出来,几句话就把老八胤禩击倒,扭转了雍正帝被动局面。

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张廷玉的关注。作为一名汉臣,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是如何做到挽救局势,稳住局面的呢?

在他站出来之前,老八胤禩已经完全压制了雍正帝,他其实表达了一个观点:

“想当年,我们的父皇康熙帝在位时,大清可不是这个样子。”

确实,当时诸如谢继世、陆生楠等文人清流只是向皇帝提了几句建议,却没有受到如此严厉的对待。先皇在位时,国富民强,被誉为“康熙盛世”,为何你上位后一切都变了呢?

“为何我们的父皇在晚年放弃政务?官员又何以腐化?为何会出现国势衰弱,民生贫困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八胤禩的沉默似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尽管他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如见血般,令人无法反驳!

雍正帝若是不听劝告,执意改变祖制,甚至违背先帝遗愿,被视为不忠;他故意贬低前朝,夸大先帝的过失,以凸显自身的优点,被视为不孝;雍正帝的喜怒无常,不仅导致用人不当,还滥杀无辜,被视为不仁。

这样一个不忠不孝又不仁的皇帝,若是继续一人独断,那对于大清的江山社稷必然是灾难。因此,从大局出发,他必须同意“八王议政”的提议,让大家共同治理国家。

这番言论不仅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频频点头,连在场的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

“陛下,请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雍正帝此时无言以对,他无力辩驳,因为无论是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顺着老八胤禩的话说,都会印证了老八胤禩的正确性。于是,雍正帝只能无奈地坐在地上,冒着冷汗。

而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廷玉也终于明白了老八胤禩一党的真实意图,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必须站出来了。

是啊,锦上添花固然能带来好处,但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更能显现个人的价值。再加上在雍正一朝,张廷玉一直都坚定地支持变法,再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廷玉经历了三番曲折,却始终屹立不倒,可谓官场常青树、职场不倒翁。他不仅言谈举止得体,而且所言所行无懈可击,仅凭十三句话,就扭转了局势!

张廷玉首先站出来,打断了老九胤禟的发言,向雍正帝说道:

“陛下,请恕臣直言!”张廷玉与老九胤禟等人不同,他此举彰显了他对君臣之礼的理解,表明自己是在皇上允许下才发言的。这一举动向在场的众人表明,无论局势如何,皇上永远是皇上。

同时,他也向皇上暗示,希望在自己发言时不要被打断,若有他人捣乱,也希望皇上能够加以掩护。

此外,如果雍正帝与张廷玉心意相通,他还在暗示皇上可以放心,这些人并不足以威胁自己。

接着,张廷玉走到老九胤禟面前,毕竟是他打断了老九胤禟的发言:

“九爷、十爷,今日朝会之际,你们方才言辞激烈。作为先帝的老臣、两朝的宰相,我之下有许多门生故吏在此,你们莫非视我如满人之狗,不许我发一语?”张廷玉的这番言辞极为巧妙,首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以先帝的老臣和两朝的宰相的身份说话,而非什么雍正帝的亲信。这一举动相当于在暗示,若是要反驳他,就等于否认先帝。

其次,他堵住了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的嘴,以免在自己发言时被打断,避免落得与王文昭相同的下场。

最后,他再次彰显了自己的影响力,提醒在场的众多汉人学生,他们不希望被视为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廷玉通过两句话,巧妙地确立了自己说话的合理性、权威性,以及不可打断性,为后续的发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张廷玉展示了他的第一个制胜法宝,即通过事实来驳斥八王议政的存在。当你长期坚信某事,却被告知你一直都错了,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他首先让东亲王永信自曝错误观点:

“八旗议政即太祖爷封的八位铁帽子王王爷,共商朝政,因此又称八王议政。”

接着,张廷玉开始为大家上课,概括地说,老八胤禩等人所要恢复的“八王议政”制度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即便强行说存在,那也只是皇帝随机选几人商议政事,与是否是旗主王爷无关。

然而,他并不忘提醒被驳斥的一方,只有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观念,才会有问简亲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