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为数不多的出路,但并不是每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在于,改变命运的机会是有限的,而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几乎是无限的。

然而,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明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普普通通的学校,却总想着通过提升学历改命。

不是说学历无用,只是对于考了一次两次,都没有考上的人而言,学历与他们真的不重要。

舅家的孩子,女生,18 年三本毕业,工作找不到,只好回老家待业。

待业期间,看到县城有招聘公务员,就开始备考,第一年距离录取线差好多分,没有放弃,又考了一年,分数还是很低。

不死心,觉得别人可以,自己也可以,于是转头去考研,给出的理由是,研究生考公占优势。

准备了大半年,考研,不出所料的失败,家里让她随便找个工作干着,至少可以养活自己,不同意,说是一定要考研,然后再考公。

然而,自从第一次研究生考试失败以后,她就很少看书复习了,即使复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催着找对象,也不着急,说自己现在还小,考不上研,考不上公,找对象也找不到好的,还不如不找。

对此,我舅是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在他的认知里,孩子那么努力的读书,怎么到头来,连个工作都没有呢?

我想告诉他,这个社会不缺真努力的人,更不缺假努力的人,但一直没有说出口,不想打碎他最后的一丝希望。

在我看来,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能读得进去书,自然是要读书的,毕竟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如果读不进去,比如只能考个普通一本,或者努力了好久好久,也就只能考个二本,三本,想考研,考了一次两次,都没考上。

那么还是早点放弃,另谋出路吧。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读书这两条路不适合你了。

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承认,更没有父母愿意承认,直到真的走投无路时,他们才会明白过来,过去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在走弯路。

想赚钱,完全可以做一些蓝领的工作,只是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几乎让我们所有人觉得,蓝领工作是低下的,是不受尊重的。

于是,只要不是真的有生活压力,大部分人是不会选择蓝领工作的,孔乙己的长衫穿上容易,脱下可就难了,即使真的能脱下,十几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早已深入骨髓,想改变,很难。

反观那些学历高的人,因为他们不缺机会,所以更能我行由我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

奇怪吗?不奇怪。

因为学历高的人,他们具备选择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获得的。

所以,在自己没有一副好牌的时候,先不要想着如何开局,先去做一些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积累凑齐牌局的能力,然后把牌凑齐,再来开局,也可以,无非就是晚了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