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老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许对于城里大多数人来说,老了就老了,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避免,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可担忧的问题,何况有退休金养老补贴,有医保补助,无忧无虑,自然就过得比较轻松舒适,用夕阳无限好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难免不令人羡慕。我觉得这才是老年人应该过的生活。可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个在土里刨食了一辈子,丧失了劳动能力,最终却是一无所有的农民?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悲哀?同样劳碌了一辈子,同样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却无人问及。所以父亲的晚年生活,自然就债无旁贷地落在我们几个子女身上,人养我小,我养人老,还有什么可说的那呢?

回想父亲那个年代, 生活困难,缺衣少食,加上为了供我们兄妹几个上学,尤其艰辛。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除了基本的田间劳作之外,还得隔三差五的上山挖药,背杆砍椽,挑柴担炭,喝凉水就蒸馍,饥饱劳困,所以很早便胃病缠身,这是我们那里大多数老一辈人的命运,大山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累垮了他们的身体。

正是因为有父亲的辛勤付出,我们兄妹五人才能在这棵参天大树下避荫乘凉,快乐成长……不知不觉中父亲的腰弯了,背驼了,那原本伟岸的身影,已经不再挺拔……好在我们慢慢的长大了,并相继成家立业,各自生活。

自母亲病逝后,父亲的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可为了不拖累儿女,要强的父亲一直坚持独自生活,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由于形势的发展,以及子女上学等各方面原因,我们兄妹先后相继在县城安了小家,唯有父亲,还独自坚守着老宅,谁有空谁回家去看看,日子就这样平静的过着,一切似乎都习以为常。

平时父亲很少给我们打电话,有时给他打个电话,也是三言两语就挂了,也许是老年人心疼话费,或许是代沟的差异,总感觉,满肚子的话,却又无话可说。

去年,困扰了人们几年的疫情终于结束了,猛一开放,到处都是人多活少,不得已我也在家歇息了俩月,中间回去看过几次父亲,看到父亲精神很好,我也便放心了许多。可以说,那段时间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了。

打工人,没有活做的日子最难熬,各种花销,并不会因为你的停止而止步,该花的一分也不会不少,看着手机上的一笔笔支出,我心里越发焦急,打工人,贱命。好不容易找到了活做,我便和哥哥一起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经过繁琐无比的体检培训,终于顺利通过了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约是刚上班两三天左右吧?晚上刚吃过饭,忽然接到父亲的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才出来,在湛江呢?”

我问他:“有事没有,"

他说:没啥事就是问问,看你在家不在?”便挂了电话。

以父亲的性格,没事一般是不会主动打电话。我想肯定是有事,和哥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叫还在家中的侄子和外甥开车回去看一下,回去后得知父亲是感冒引起的发烧,便强行连夜将他接到县城,在博爱医院连续打了几天点滴,总算是康复了。至此,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经过这次感冒发烧住院,父亲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再做饭了。

我们姊妹几个也意识到,将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丢在家里,确实不合适,再加上父亲本身身体就不好,尤其近几年,总感觉胸闷气短,浑身无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哎...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

我们姊妹几个合计了一下,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决定将父亲送到福利院养老,虽说每月掏一千多块钱,但是那里条件不错,何况还有许多老人陪伴,应该不会感到寂寞吧!咱也省心了,父亲也满意了,多美。

将父亲送福利院原以为是件好事,谁知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父亲懒散惯了,又是个老烟枪,戒不了烟,受不得束缚,其间,又得了一场小病,说啥也不愿再去了,闹着要出来。无奈,我们又将他接回来,每人一月轮流管。不管咋说,自家老人,不能不管,有我们一口吃的也不会让他饿着,我们尊重父亲的意愿,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时光真快,转眼便是一年。这月东家,那月西家。这便是父亲的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是我们不孝,养不起父亲,而是处于生活的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也想给父亲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可我们都是农民,肩头责任很重,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处漂泊。

想到这些,我深深怀念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一家人紧紧相依,共度团圆和睦的日子,真是无比珍贵。那时,父亲负责烧火,母亲则忙着做饭。饭一做好,我们便端着碗,或蹲在或坐在门口的石头上,与左邻右舍相聚,共享这份温馨的时光。

现如今虽说生活条件好了,可人的压力大了,终日奔波,两地相思,虽说挣了俩钱,但却失去了很多,亲情,友情,甚至邻居之间都感到陌生了。

我多想守护在父亲的身边,陪他走完余生,可现实却不允许,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好在父亲还在,父在家就在,父亲是我们的心里的牵挂和精神支柱,是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只要父亲健在,我们兄妹,就觉得无比幸福,生活有奔头,干啥都有劲。

常言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谁说不是呢?

愿父亲晚年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安康长寿,远离疾病与灾祸,尽享百岁福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杨建涛,洛宁涧口乡安坡人,一生平淡,打工谋生,业余爱好戏曲和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