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此为苏东坡的咏竹名句,至今仍被爱竹的雅客传颂不已。

这位才高千古的风流名士,一生潇洒多情,浮云踪迹。而他所到之处,暂居之所,必有修竹相伴。

白居易也很喜欢竹,他在《养竹记》里言:竹子被视为贤者,因其特性象征着君子的美德。

首先,竹根稳固,寓意君子应如竹一样根基深厚,坚定不移,品德建立牢不可破。

其次,竹身挺直,反映了君子正直不阿、独立不倚的品质。

再者,竹心空虚,启示君子需内心谦逊,虚怀若谷,以容纳更多道理。

最后,竹节坚韧,体现了君子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持志向,操守如一。

因此,君子喜爱竹子,常在庭院栽种,既作为美景,也是自我修养的镜鉴。

竹子,像一个虛怀若谷的高士,所以,不论庭院修竹,还是野外竹林,凡有竹之处的风景必有几许禅道的意味。

大概这就是宋代朱熹喜欢竹的原因“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它们翩然于世,明净透彻,洞悉世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闲寻竹寺听啼鸟,吟倚红楼恋落晖。

——唐·李中《献中书汤舍人》

寻觅竹林旁古寺,倾听鸟鸣悠扬,倚靠红楼边,沉醉于那抹温柔落日余晖,岁月在此悄然吟唱。

0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独处于幽深竹林间,外界纷扰不扰心田,唯有明亮月光,轻轻洒落,与我为伴,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美妙。

03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在西窗之下,微风轻拂,翠竹摇曳生姿,仿似远方故人的轻步声,带着丝丝温情,悄然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唐·王建《雨过山村》

细雨轻拂过山村,几声鸡鸣穿透雨幕,竹林围绕的小溪边,木板桥斜斜地延伸,通向那遥远的梦境。

05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宋·朱淑真《初夏》

初夏午后,竹影婆娑,透过清幽的窗棂,洒下斑驳光影,两只小鸟在夕阳下嬉戏,唱响了时光的欢歌。

06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风穿过窗隙,惊动了沉睡的竹林,推门而出,只见满山遍野,银装素裹,美妙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露浓小径蛩声咽,月冷空庭竹影闲。

——唐·李中《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

露珠沉重,小径边秋虫低吟,月光冷冷洒满庭院,竹影摇曳,闲适中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寂寞。

08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孤灯如豆,照亮了雨夜的一角,湿润的竹叶间,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朦胧与幽远的意境。

09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宋·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这并非诚斋缺少月光,而是那片茂密的竹林,隔绝了月色,让夜更添一份神秘与幽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杨万里《夏夜追凉》

竹林深处,虫鸣此起彼伏,微凉之意袭来,非风,而是自然的馈赠,夏夜的宁静与凉爽,悄然降临。

11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当雪花飘然而至,穿过门窗,静坐室内,只见窗外青竹渐渐披上银装,变成了冬日里最纯洁的景象。

12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翠竹依溪而立,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水面,与荷花相映成趣,香气缭绕,绘就一幅生动的夏日山水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宋·曹组《卜算子兰》

放眼望去,松竹环绕,翠绿与幽蓝交织,迟来的日光下,山河沉静,尽显自然之美。

14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明·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轻轻掩上门扉,拒绝外界的喧嚣,只愿与梅竹为伴,在这冷清的书斋中,享受那份难得的静谧与淡泊。

15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竹里馆》

独自置身于幽深的竹林,琴音与长啸交织,心灵在这份静寂中得以自由飞翔,与自然和谐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

浅白深红几树花,波光浮动竹交斜。

——宋·韩元吉《西湖绝句戏题》

浅白与深红的花朵点缀枝头,波光粼粼,与交错的翠竹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致。

17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翠竹半裹嫩芽,新梢悄悄探出墙头,生命的力量突破束缚,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18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元·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竹影疏淡,与诗篇一同清瘦,入梦的梅花,携带着淡淡的芬芳,梦境与现实交织,诗意盎然。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竹林间,风声或有或无,细雪纷纷扬扬,时聚时散,静谧之中,大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节奏共鸣。

20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唐·杜甫《狂夫》

清风轻抚翠竹,姿态袅娜而纯净,细雨滋润下的红荷,散发出淡淡香气,悠悠然随风飘散。

21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新生的绿竹覆盖着细腻的粉霜,红莲卸下了往日的装扮,自然的更迭中蕴含着生命的哲理与静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夜的微风,携带着荷塘的香气,竹叶上的露珠轻轻滴落,清脆声响与夜的宁静交织成一首夏的乐章。

23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苍茫的竹林深处,古寺隐现,悠远的钟声在黄昏中回荡,心灵在这份宁静中找到了归宿。

24

连云竹影含风远,扑面荷香拥棹还。

——宋·余深《奉和御制中伏入延福宫纳凉》

竹影绵延,仿佛与云朵相连,乘舟归来,荷香扑面,这一路的风景,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拥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竹林间传来女子归家的欢声笑语,莲花轻摆,渔舟自水道归来,一幅温馨和谐的田园生活画卷。

26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唐·刘禹锡《庭竹》

露水洗净了竹子的每一节,风中,它们如同青玉枝条轻轻摇曳,清新脱俗,尽显大自然阴柔之美。

27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南北朝·吴均《山中杂诗》

山峦之间,云雾缭绕,透过竹林缝隙,我窥见那缓缓下沉的落日,如此美景,宁静而深远。

28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宋·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春雨绵绵,滋润了琴弦,寒气侵入室内,蜘蛛网上挂着细密的水珠,与竹帘轻触,一切如此细腻而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9

翠竹如屏,浅山如画。小池面、危桥一跨。

——宋·丘崈《锦帐春·已未孟冬乐净见梅英作》

翠绿的竹林如同屏障,浅山如诗如画,小池塘上,一座小桥优雅跨越,每一处都是精心布置的美景。

30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白帆向西渐行渐远,是谁在吹奏这霜竹之曲,一声声划破宁静,激起心中的涟漪。

31

雨中新种竹,波上旧来鸥。

——宋·晁说之《雨中》

雨后的竹林更显生机,新种的竹子挺拔而立,水面上,旧识的鸥鸟依旧自由飞翔,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唐·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最爱那幽静竹林下的青竹,无论何时归来,它都保持着那一抹不变的清明,默默守候。

33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穿过终南山的幽径,绿竹夹道,青藤轻拂过行人的衣裳,自然界的问候,亲切而温馨。

3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篱外几枝桃花绽放,春江之上,水暖鸭先知,春的气息,在这幅画面中缓缓铺展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一座小桥横跨于幽静小径,曲折蜿蜒,穿梭在稀疏的林间,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神秘。

36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竹影渐浓,天色渐晚,书卷上的颜色也似乎被这绿意所浸染;微风吹过,连酒杯也带上了几分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