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天在聊普通人如何跑赢通胀的时候,提了一个观点:大多数人嘴里的跑赢通胀,实际上指什么?

指如何跑赢别人的劳动价格。

我举个例子,90年代的时候,外公去世了,我外婆独自和两个保姆生活在一起,并没有觉得负担大。

今天,当然她早已过世,我是说,假如今天她还活着,她的离休工资还能支付两个保姆的价格么?

不能了吧?

那么站在她的视角下,她会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通胀了,生活水平下降了,这就是她的看法,如果她还活着。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她的收入,没有跑赢保姆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有加薪,离休人员也会加薪,问题是,你的加薪幅度,没能赶上保姆的加薪幅度。

所以我们想想看,你到底要跑赢什么?

你是要跑赢手机么?

2000年的时候,一部手机两千,相当于当时学校门口保安5个月的工资。

今天我就算一部手机涨价了,我给你算成苹果好了,一部手机六千块,不到我昔日母校门口保安一个月的工资。

跑赢了么?跑赢了呀。哪怕是保安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他也跑赢了工业品。

那我们换个东西好了,换成黄金。

2000年的时候,黄金一克100块,校门口的保安一个月可以买4克。

今天,我就算黄金一克700块,校门口的保安一个月可以买10克。

你发现在高校保卫处当个保安还挺不错的对吧?

他如果有不满,唯一的不满大概就是房价。

2000年的时候,学校家属院一平米房子2000块,他五个月就能买一平米。现在的房价7万块,他要十个月才能买一平米。

当然,如果他不那么挑剔,范围大一点,选择配套不好的老破小,其实也能五个月买一平米。

也有当年卖2000,现在只卖35000的。

从这个角度讲,保安是人生赢家呀。难怪说毕业当保安,人生少走弯路四十年。

事实上这是句调侃,为什么?

因为保安他就不是这么想问题的,他想问题的角度,和我外婆一样,是以别人的劳动价格来对比自己的。

我曾经一个月买4克金子,我现在一个月能买10克了,我就会快乐么?

不会的。

我会想,为啥隔壁村的二蛋,他发财了,他开着电动汽车,我就只能骑小电驴,他住7万的,我就只能住3万5的,他给媳妇买了个正品LV,我就只能买个山寨的。

看到了么?他实际上是在和东西比么?不,他是在和人比。

跑赢了别人,他才会觉得自己跑赢了通胀,跑不赢别人,他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

所以你想想看,中国人那么喜欢囤房子,囤的是房子么?

不是,他们囤的是别人的劳动价格,俗称囤的是优势。

我来告诉你中产的心态。

一个中产进城了,他省吃俭用买房子到底是想干嘛?

他是想要这个东西可以承载劳动力价格,俗称我现在付出劳动购买它,等到我老了,我把它卖掉的时候,它可以转换成和今天等值的,别人的劳动价格。

看懂这个心态了么?

人们追求所谓保值这件事,追求的一直都是跑赢别人的劳动价格,至少,跑平。

可是熟悉经济学的都知道,劳动力本身是什么?它是一种商品,和海鲜,和水果,没啥区别。

榴莲供小于需的时候,它就很贵,反过来,一旦榴莲丰收,超市里到处都是打折的。

劳动力也是一样的。

我们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人均收入一直很低,比印度都低。这是90年代我外婆雇得起两个保姆的根本原因。

其实让我爷爷奶奶,让我外婆去回忆他们小时候,回忆旧社会,家里雇十几个二十几个,都十分正常。

丫鬟也分等级,二门外的是不能近身伺候的。

这说穿了是什么?就是印度。

你今天去印度,还是这个样。你和印度码农聊聊天,人家会告诉你,他老家有个庄园,家里几十个佣人。

为什么?因为人力便宜,用旧社会的话说,赶上1942,3升小米,就能换个丫头了。

今天,一个住家的保姆,1万起,这还是有老阿姨们在世的日子里,等老阿姨们都走了,只剩00后,你看着,2万都不够。

因为人家不乐意。

谁也不愿意出售自己整段人生,就为挣钱。

而与此同时,你要知道,国门之外,菲佣的价格只有3,4千。

所以看到了么?最好的跑赢劳动价格的方式是什么?

是搬家。

你老了之后只要搬到东南亚去,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赢麻了。

而不是说,你非要在国内死盯着别人的劳动力价格。

那你跑不赢很正常呀。

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为什么能赚到钱呢?

难道你家地里挖出了石油?不是吧?

你也是出卖劳动力的,从这个角度讲,和保姆只是分工不同。

你能赚到钱的原因是给你加薪了,那么站在雇主的视角下,你和那个涨价的保姆,难道不是一回事么?

都是劳动力开支在增加呀。

所以如果你想要大家都别加薪,就我一个人加,那就是我那天说的,你想要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

对吧?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那天,被热情的读者们顶到留言第一条的是一个读者的说法,他提到了公平话题。

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

你站在我外婆的视角下,她也会觉得对她不公平,为什么90年代,她的离休工资可以负担两个保姆,几十年后负担不起了。

什么是公平?大家保持相对比例不变,是公平。

那人家保姆不答应了,凭啥。

凭啥我的工资就不能超越你?给我个理由?

收入是供需决定的,愿意做保姆的人多,保姆价格就低,愿意做保姆的人少,保姆的价格就高。

我想,进入市场经济几十年了,这点事儿,不会理解不了吧?

作为中产,想问题的视角和我外婆是一样的。

无非我外婆寄希望于离休工资的一般等价物体系不变,始终可以兑换同等质量的他人劳动,而中产把这个寄托,放到了房子上。

这件事情,中产集体把寄托放到房子上这件事情,恰恰是长达几十年的价格补贴的起源。

2000年的时候,大学四年的学费,是校门口保安八年的工资。

今天,哈佛大学四年的学费,同样是他们校门口保安年薪的八倍。

远隔重洋,绝对值不一样,但比例是一样的。

可是我们今天,同样当年那所大学,同样还是那个保安,大学四年的学费,不到他半年工资。

那么我问你,另外七年半,谁付的?

补贴付的。补贴哪儿来的钱?卖地来的。

你今天看到的所有这些,亏本运营地铁,医院,高校,到处建机场,连戈壁滩上都有手机信号,各个贫困山区发米面油。

用什么钱完成的?卖地的钱。

卖给谁了?难道卖给KFS了?不,最后都卖给了中产。

中产为什么愿意用自己过去的劳动积累,未来几十年的劳动积累加杠杆买?

因为他们想要在自己老后,换回别人的劳动。

明白这个道理么?

但是我前面给你分析过了,你能不能换回别人等值的劳动,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需。

劳动和榴莲一样,价格是波动的。

榴莲少的时候,你只能换一颗,榴莲多的时候,也许你能换一车。

在国内,你想要换回蓝领劳动,你想要跑赢蓝领劳动的价格,对不起,那太难了。

2000年的时候,我母校信电系的本科生,应届去华为,月薪4000多,现在应届本科生也不会超过12000,不到3倍,同时期校门口保安的薪水涨了将近18倍。

为什么?为什么名校学霸都跑不赢保安?

因为长期看,蓝领的供应是越来越少,白领的供应是越来越多。

愿意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做保姆的人越来越少。

你跟我说,你要在国内跑赢保姆的价格,这咋可能呢?你跑去菲律宾,跑去菲佣的原产地还差不多。

说到底,不是你跑不赢,而是你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

中产是怎么想问题的?

让孩子读书,读好书,那要不要辅导?

你今天一对一辅导也许是400一小时,过些年,或许就是800了,因为保姆都在涨价,何况老师呢。

你要用到人的地方,都贵,无论是老师亲自教,还是去医院里大夫主刀。

你不用到人,那就便宜。

我们人分两种,一种人是资源消耗型的,他需要飞来飞去,学习,开会,吃的,用的,住的,都要现成的,要别人为他提供服务,他还要雇人,为自己打扫卫生,处理工作上的琐事。

那你这一生就是一台行走的碎钞机,那你这一生就非常累,每天都是保值,增值,超越,竞争,都是这类话题。

卷,你本来就是卷王,你的下一代要跟着你一起卷,才能维持你的生活方式。

其实还有一种生活方式的。

我太太的外公,上世纪20年代生人,一辈子种菜,自己吃自己种的菜,从来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供自己孩子读过书,他所有孩子都只接受过义务教育。

他没有生过病,没有进过医院,直到80多岁依然坚持下地干活,上街卖菜,后来活了90多岁,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对比过去,我外婆只活了70多岁。

到底最后是谁跑赢了别人的劳动呢?

其实你回头想想,你到底要跑赢什么呢?难道是跑赢自己的欲望么?

说到底,你我皆肉体凡胎,我们这具身体,真的需要你定义的那些个赢么?

我没有推荐你去种菜,亦非告诉你竞争不可避免。

我只是告诉你,生活只有一种态度,就是别拧巴,用自己最惬意的方式,去过完自己这一生。

你以为巴菲特是面目狰狞的立志要跑赢市场,成为巴菲特么?

不,他也不过是个种菜的老头,在他的领域里,种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