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当弄”里学沪语、识旧物,DIY亲子手工课……今天(5月18日),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为众多亲子家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子拍不仅实用,而且它倒过来的样子很像我们的中国结。”“这是蜂窝煤,以前很多人家都用过。”……在观展环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内重点展项“典当弄”而开发的新课程“学沪语 识旧物”,邀请心连心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老华阳”陶维良老先生,在现场与参加活动的亲子家庭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温馨对话。活动现场,孩子们热情地围着陶老师,在共同了解沪语和海派文化的同时,感受典当弄内等展馆里各类老物件的“前世今生”,重温上海的风情魅力和社会发展故事。

很多家长表示,展馆将上海近几十年整个社会的变化发展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看到不同年代的实物,让他们对自己祖父辈们生活的年代有了真切的认识。“现在有些小朋友可能觉得,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但实际上并不是,在我们那个年代,上海是通过大家一点点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出现在的样子。”市民方先生今天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他对参观展馆环节感触颇深。方先生表示,孩子平时喜欢逛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珍贵资料和实物,今天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不错,很有意义。”

观展结束后,孩子们对历史故事意犹未尽。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星临青年志愿服务队,继续为大家带来《星临·光影井冈》宣讲课程。课程中穿插的光影故事情景剧以生动的光影表演,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随后的DIY红色蜡画装饰互动环节中,孩子和家长们还享受到更多的亲子时光。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家庭认真细致地描绘出心中的红色印记,亲手制作了一幅幅美丽的红色蜡画。

本次活动由博物馆联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队、心连心志愿者工作室等共同举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本次活动是“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的组成部分之一,活动通过多项互动体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博物馆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撰稿/摄影:陈容超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