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铜炉——收藏与市场的宠儿

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 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焚香、烧香,拜佛、祭祖神。(藏友们有需要可以滑至文章下方直接看拍卖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冲耳乳足炉,明,高6.7厘米,口径10.6厘米。底款“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是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

根据《宣德器图谱》记载,宣德皇帝深感内廷、宗庙、郊坛陈设的彝 “式范猥鄙,略无雅致”,于是利用暹罗等地进献的风磨铜,参考《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图样,以及柴、汝、官、哥、定窑“款式典雅者”重新铸造各式铜器,而铜炉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朝末年,有的文人将宣德铜器与永乐雕漆、景泰珐琅、成化斗彩等量齐观,称其“精巧远迈前古”。仿造宣德铜器的活动大概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经常可以看到制作“宣铜”的记录。——源于故宫博物院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铜料需经过精炼多次,甚至达到12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使炉质特别细腻。同时采用了当时最精密的失蜡法铸造,制成的铜炉精度细腻,光洁度好,能展现复杂的造型和花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蚰龙耳圈足炉,明,高8.6厘米,口径14厘米。清宫旧藏

此炉形制规整,线条顺畅,小巧中透出大气。平口厚实,双耳古拙。虽然使用痕迹明显,皮壳却毫发未损。清代宫藏宣铜器中也有在器底款识外围绕二龙的类似图案,但龙的形象不太相同,刻画也粗细有别。此炉外底龙纹雄劲有力,龙发间前耸,呈怒发冲冠状,龙张口,龙眉向上,细脖,其特征属比较典型的明代龙纹。2010年,耿宝昌先生定此炉为明代器。——源于故宫博物院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铜炉铸造时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虽然后世科学发展,铜料怎么炼,其分子也不会变得紧密,但是这样的说法为后世人们认识宣德炉的工艺价值提供了参考。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像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

在收藏界,一只珍贵的明到代宣德炉绝对是藏家的心头爱。在拍场上我们常见的只有清代后仿的宣德炉居多。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明代铜炉与清仿宣德炉的拍卖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宣德 铜炉

尺寸直径23cm;高16.5cm(不含座) ;重10.6斤

成交价RMB 2,990,000

2022深圳富诺得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此炉为明代万历年间收藏大家项元汴后人传世珍品。古人鉴赏评定宣德炉的四大标准是:形美、皮好、压手、款精为美器,明炉壁薄而压手,清炉壁厚而质差。该冲天耳铜炉:口径23Cm,重5300克,宫廷金丝楠底座,形美、款精,压手、大气,枣红皮老厚而均匀,内泛雪花金,炉壁薄而压手感十足,充分证明铜质之精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铜双凤耳宣德炉

尺寸高15cm

成交价RMB 71,5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高浮雕云龙纹龙耳炉

尺寸口径14cm;高8.5cm

成交价92万 RMB

中贸圣佳2024春季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 宣德年制铜炉

尺寸口直径8cm

估价RMB 2,400,000

金祺盛2024年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双兽耳宣德铜炉

尺寸高8cm

成交价RMB 101,200

2012年春季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早期 铜宣德炉

尺寸直径14 cm

成交价RMB 56,000

嘉德四季第十三期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 象耳炉连座

尺寸口径13.5cm;通高13.8cm

RMB 500,000-600,000

成交价138万 RMB

中贸圣佳2024春季拍卖会

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象耳炉源于宋代官窑瓷炉,明宣德年间仿铸并作赏赐之用。其造型中的象耳暗含“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在明清时期甚受欢迎,遂成为宣德炉中的经典形制。相似存例可见《明清宣德炉》,页196,图96,原座象耳炉,另杨炳祯先生旧藏中亦可见相同造型、款识的原座象耳炉。

各位藏友若有珍贵宝炉,可评论区交流分享。若有相关疑惑,都可以联系小编,象耳炉连座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