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无与秦国争霸之力。秦王嬴政,开始了他一统天下的征程。期间,屡屡派兵侵扰赵国,而赵国能苦苦挨了十几年不倒,主要和他们拥有名将李牧有关。

李牧,四大名将之一。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他的风格,擅长以弱胜强,灭林胡,阻强秦。战无不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牧就是赵国的擎天之柱。下面看看李牧的赫赫战功。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後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国擎天之柱——李牧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秦国战略目标很清晰:灭赵国。无奈,李牧在前线打的王翦没脾气。这时赵国内部出了问题。赵王听信了郭开的谗言要召回李牧。后人无不认为赵王是个大傻瓜。自毁长城。我却有不同看法,赵王其实不傻,他只是笨。

赵王遵循的是一条古老的,但历朝历代君王都有意无意遵循的潜规则,他们从来不明说,但无不用行动证明了这一潜规则的存在。直到2000年后,清朝末期统治者面对外敌入侵时,才由慈禧一语道破天机:宁赠敌国,不予家奴

这句话如同霹雳,循着这个思想,古代帝王很多行为就可以理解了。以赵王迁为例,他的想法是这样的:赵国被秦国灭了?秦王不会杀我,顶多给我找个小城,让我自生自灭。(参见三家分晋后晋公下场)。而李牧这个家伙要是真的有了贰心。我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先搞死李牧再说。

郭开懂得赵王的心理,他的谗言就是奔着这个本质去的:陷害李牧和司马尚谋反,准备与秦军里应外合攻灭赵国。这下戳中赵王内心最大的恐惧:手下谋反。赵王迁的真正的问题在于能力不足——他不能判断出李牧是真反假反。所以我说,赵王迁起码的警觉性是有的,但他太笨了,能力欠缺导致失败。

而就“宁赠敌国,不予家奴”,这个潜规则,对王朝统治者本身,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从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来看。

1、被下属篡权的王朝结局太惨

三国时期,魏国大草包及小天真曹爽,在高平陵政变中相信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交出了兵权。司马家掌握了朝政大权。接下来就是老一套:安插亲信,架空皇权。一切都做好准备了。曹家的傀儡天子曹髦却是个难得的英主,从曹髦继位的五年的表现来看他是打算步步为营,逐渐收拢人心。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再也没有时间去继续谋划了。于是少年天子选择了拼死一击。曹髦召来觉得还可信任的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一起商量,王沈和王业一言不发,而王经却以鲁昭公不满季氏当国起兵讨伐,结果兵败被杀为天下笑的典故劝曹髦三思。曹髦疾声回答:“我意已决,就是死了,有何惧哉?何况有祖宗神灵保佑,还不一定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髦亲自上阵也只能落得被杀结局

于是曹髦便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司马昭的大将军府,这支少得可怜的队伍中军人更少,大半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仆人。在以卵击石的战斗中,曹髦一剑当先,司马昭心腹贾充见曹髦奋不顾死便大呼手下成济: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司马家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曹髦被司马昭的部下成济当场刺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阴险歹毒的司马家

曹家势力被司马家一扫而空,连皇帝都被当街杀死。据说曹髦被杀之时,天上重云密布,忽而暴雨雷鸣,天地含悲。曹髦被以高贵乡公的身份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下车数乘,不设旌旐这还能叫王礼下葬吗?这就是历史上被权臣干掉的皇帝的悲惨结局。

家臣为啥这么凶?因为和主人是敌我矛盾,我的权力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是从你手中或强抢或偷窃来的,不彻底杀光了主人,谁知什么时候反攻倒算?所以无所不用其极。从那以后,历代皇帝知道了,落在家奴手里,简直生不如死。死后还要受辱。

2、外敌为啥会给原国主留条活路?

同样是穷凶极恶的司马家,还是老对手司马昭,面对蜀汉后主刘禅的归降,却换了副嘴脸。他借魏帝的口,对刘禅大加封赏:

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刘禅泰始七年薨于洛阳。

当然过程中也有几次试探,刘禅保命本事不错,留下“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后,顺利打消司马昭的怀疑。成功保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刘禅只是孤例,那再看看东吴末帝孙皓。他一向名声不好,而且被俘后不服气。司马炎听说孙皓来后,对他说了一句话“我在这边给你设这个座位已经很久了”,孙皓却很头铁,不按剧本来学刘禅那样来一句“此间乐不思吴”,他硬邦邦回了一句“我在南边也给您设了座位的”,司马炎气的倒抽,但杀他了吗?没必要啊。还是保住了性命。也被封为归命侯。

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阳。后代子孙封中郎,随降宰辅皆封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