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乌克兰部队声称他们在战场上又击落了一架俄军的卡52武装直升机,虽然已经很难确定该型号武装直升机至冲突爆发后究竟被击落了多少架,但可以确定的是,被击落的该型号直升机,已经足够组建一个航空团了。而对于这款折戟沉沙,表现孱弱的直升机,俄罗斯媒体却一直都在吹嘘中国有意采购,甚至有俄媒称,中国以2000万美元的单价,已经确定了采购合同。虽然这一消息始终没有得到官方消息的证实,但中国是否有必要采购这一直升机却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世纪后,中国从俄罗斯采购军事装备的兴趣越来越低,S-400防空导弹系统只采购了2个营,苏35战机也只在采购24架之后就再无后续。有分析表示,解放军之所以采购S-400防空系统完全是因为当时该系统的名气很大,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市场营销做得好,等到货之后,其性能令解放军十分失望,所以就再无后续订单。而苏35战机之所以能够来华,是因为当时中国航空发动机存在技术瓶颈,需要参考国外先进发动机。原计划是直接采购发动机的,但俄罗斯不答应,非要发动机和战机捆绑出售。无奈之下,只能采购24架苏35,刚好是当时解放军一个航空团的编制。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款装备在解放军当中并非是主力,而是“有就更好,没有也行”的鸡肋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中国是否会以2000万美元的单价去采购卡52武装直升机,可以确定的是,该直升机就算是来到了中国,也不可能会成为主力机型,它能否来到中国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它,而是俄罗斯是否愿意提供中国感兴趣的相关技术。现阶段,中国专业武装直升机是最大起飞重量仅6吨的武直10,其航程855千米,最多可挂载2吨的弹药,属于典型的中型武装直升机。和俄罗斯卡52,美国“长弓阿帕奇”等重型武装直升机相比,武直10的机载设备水准和整体作战能力是不差的,但关键就是防护力不足,航程和挂载能力稍显逊色,源头都是因为没有大功率的涡轴发动机做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功率涡轴发动机一直都是困扰中国研发先进直升机的瓶颈,即便是集全国之力,我们也只是拿出了对标美军“黑鹰”直升机的直20,缺乏对标美军MH-53“超级种马”和AH-64“阿帕奇”系列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俄罗斯的涡轴发动机虽然在材料,重量和关键性能上较美国航发有差距,但却是我们所能接触的国外先进发动机的极限。对于我们来说,航发材料和相关制造技术并不存在难题,关键就是构型设计和理念,是我们欠缺的。也因为这一点,俄罗斯在对华军售时,也基本放弃了“细水长流”的想法,基本就是“一次性”待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