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前中文网站3721创始人,因为领导360与马化腾执掌的腾讯展开震惊业界的“3Q事件”一战成名。

由于他在公众面前总是喜欢穿红色衣服,周鸿祎也被网友戏称为“红衣大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敢于在公众面前直言不讳,没有城府,容易得罪人,这是周鸿祎对自己的评价。

此前,因为一次访谈,周鸿祎怒怼主持人程前,也让大众再一次见识到了他鲜明的个性。

有人觉得,周鸿祎作为一个名人,与一个不如他的主持人斤斤计较,属实有些“不够洒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性格才是光明磊落,有问题就该当面提,比那些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强得多。

不管怎么说,周鸿祎的敢说真话是出了名的,至于说的对不对,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不久前,周鸿祎在谈到“企业家做IP为什么是一把手工程”这一话题时,举了格力老板董明珠和其前秘书孟羽童的例子。

可以说,在董明珠和孟羽童两个人之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老板和员工思维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出茅庐的孟羽童被董明珠看中,以董事长秘书的身份加入格力,可谓是“风光无限”,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

董明珠在媒体面前也曾说过,要把孟羽童当做下一个自己来培养,可谁又能想到,之后的剧本又会出现180度的大反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羽童爆料在格力期间的工资不高,还不到10000元,而且要24小时待命,随时应付老板的指示。

我想,这个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毕竟董明珠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女强人、工作狂。

她曾自曝三十年都没有休过假,从来没有周末可言,是不会享受生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工作,她对父母和儿子都感觉亏欠很多。

或许就是这种拼命的精神,才让董明珠从一个底层销售员成长为如今执掌几千字市值的格力掌舵人。

而孟羽童呢,一个98年出生的小姑娘,浙大毕业的天之骄子,长得漂亮又多才多艺,从小就是大家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不同,也就造成了如今的年轻一代跟前辈们观念上的差异。

有时候,这种差异是很难被彼此说服的,只是因为大家的经历不同,就不会有深刻的认同感。

就像老人总喜欢说节俭,剩菜剩饭舍不得扔,一次次拿出来热热再吃,哪怕吃坏肚子,下一次仍然“不长记性”。

年轻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就是因为这些老人都经历过挨饿受穷的时代,亲眼见过那时候的惨状,对与他们来说,浪费粮食才是不能饶恕的罪过。

而年轻人就错了吗,那也不是。

年轻人追求的健康、效率、价值,是很多老年人理解不了的事情。

只是因为他们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时代,就被困在了过去不愿意挣脱。

作为董事长秘书,孟羽童享受到了人前的风光,可未必就是如她所想的光明前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格力对她的工作安排来看,似乎与“下一个董明珠”相距甚远,我不认为网红、直播、带货,会是一个未来女企业家该走的途径。

孟羽童出走格力这出戏,与其说是她不懂得感恩背信弃义,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公司老板给员工画出的大饼,然后被员工看破后的撕扯。

有媒体爆料说孟羽童接私活、不安分被开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明珠更是在应届毕业生大会上公开撕破脸,吐槽孟羽童作为秘书,连一个文都写不出来,给格力造成不好的影响。

孟羽童虽然没有直接反驳,也在社交媒体发文疑似回应:“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离开格力的孟羽童,也成了全网拥有超400多万粉丝的大网红,有网友猜测其年收入能达到三四百万。

而走了孟羽童的格力,这些年却远没有从前那么舒服。

老冤家美的这些年可谓是突飞猛进,市值已经反超格力千亿,早已经不是当初格力雄霸天下的光景了。

话说董明珠当初选中孟羽童,是否也是看重了她身上有着可塑的“网红体质”,也想在流量上拼一把呢?

事实上,说格力成就了孟羽童,有些夸大其词了,也要孟羽童自身有承接流量的能力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平台独大,还抱着老思想看待问题,必然会被自己的主观思想所迷惑。

就像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纠葛一样,老俞和小孙觉得是东方甄选成就了董宇辉,很多主播认为只要流量在,换谁上都一样。

结果打脸来的太快,事实上,在短视频和直播时代里,IP是不可替代的,轻易替换就是在自费武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如今越来越火的与辉同行,再看看风波不断的东方甄选,高下立判。

即便不是现在,很多时候,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核心,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飞儿乐团,当初也是红的发紫,结果脑筋一热把主唱炒掉了,现在沦落成了十八线。

水木年华,当年多么红的一个组合,李健单飞以后,组合好像除了怀旧再没有流传的新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如今面临华为等国产品牌的冲击,似乎也已经没有了当初的从容不迫。

孟羽童对于格力来说,当然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人物,可是在直播或者说当网红这个赛道上,她还是要强过董小姐一些的。

谁是谁非,如今评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双方其中的某些观点,对于社会来说,还是有一些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鸿祎就提到说:

例如董明珠培养的小姑娘(孟羽童)。
人都是逐利的,不能去要求员工和公司签了劳动关系后一辈子就奉献给公司。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老板和员工在价值观上的冲突。

老板要求员工把企业当成家来奉献,却又不愿意给他们一个家人的待遇。

以前的员工为了生存习惯忍气吞声,而现在的年轻人更习惯于个性的表达。

再加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不必为了基本生存发愁,很多也就不再惯着老板们画大饼的毛病了。

格力给不了孟羽童想要的东西,孟的离职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不能说格力是大公司,员工就没有了离开的自由。

周鸿祎所说的“权责对等”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公司愿意为员工给出多少,才可以要求员工去付出多少。

就像是商超行业的标杆“胖东来”一样,余东来说可以把超市95%的利润分给员工,一个保洁能月入8500,且只上半天班。

超市怕员工太累提前下班,安排全员休假、旅游,换成其他超市敢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难怪胖东来的服务能如此到位,这样的企业,谁会不拼命工作呢。

再想想我们都经历的什么!

无偿的加班,发工资一拖再拖,恨不得24小时待命,随时被领导在群里呼叫。

年轻说你没经验,年龄大了说你没冲劲,干多了说你没效率,干少了说你爱偷懒。

溜须拍马的上位,老黄牛一辈子耕田,干的好不如关系好,水平硬不如背景硬。

难怪《厚黑学》这种洗脑神书都能畅销,《三十六计》都被商界奉为经典,上个班已经不单纯是干活,纯纯就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从这一点能够看出,老板和老板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董明珠认为员工多付出,回报自然就来了。

周鸿祎认为给多少钱办多大事,别超出预期的要求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老板喜欢明刀明枪的对垒,而董老板更喜欢放烟雾弹,谁更胜一筹,那只能是让各位看官们说了算。

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大家是更赞同董老板的观点,还是支持周老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