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到一则新闻,北大一教授因母亲失智(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糟心经历再次揭开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所处的窘境之面纱。之所以引起关注,也可能是这位老师虽顶着北大教授之耀人光环亦不能免除凡人之恼,普罗大众的我们站在未老将老的门槛是不是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据统计,中国现有六十岁以上半失能、失能、失智人口四千多万,占六十岁以上人口的六分之一。如此庞大的人口数字确实令人惊心。

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正值中年的子女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本已就心力交瘁,

而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是否也应该调整自我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生老病死的认知呢?长寿的前提应当是健康,而不是如行尸走肉般苟活,既没有生活质量,乐趣更是无从谈起,更为要命的是因此而将子女拖入身心俱疲、看不到尽头的痛苦深渊。

为着活着健康、健康活着,自觉加强预防老年失智失能的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学习。

加强自我健康和保健,加强定期体检,坚持经常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和脑力训练,合理饮食,尤其是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的摄入,戒烟戒酒。

主动参与户外运动和集体活动,避免长期独处。

最后,国家应适时开展研究“安乐死”推广的可行性研究,老年人自我意识是否也应理解乃至决定在失智失能、生命存续已毫无意义的情况下,选择“安乐死”这种既维护自我尊严又关照子女生活幸福的离世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