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歼灭战!”

得知德军在基辅大获全胜时,希特勒大喜过望,高度赞扬了这一辉煌的胜利。

这个时候,沉浸在胜利喜悦当中的德军高层绝不会料到,在几个月之后,他们对这次会战的态度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场辉煌的胜利,为何竟成为了许多德国统帅口中导致德军在莫斯科失败,甚至输掉整个苏德战争的“罪魁祸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辅会战的辉煌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此时的苏联,一方面因为之前的大清洗运动而失去了大批人才骨干,确实处于虚弱期,另一方面也以为希特勒不会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会先打服了英国再对俄动手。

因此,虽说苏联始终对德国心存戒备,但是这种戒备完全不足以应对德国的攻势。

德军一路高奏凯歌,战事进展之顺利甚至超出了德军自己的预期。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德国就完成了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的德军开始陷入了迷茫——苏联实在太大了,有太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德军的兵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目标施压。

德军统帅部原本以为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但是现实却证明,机械化部队的来回调动也不足以实现对各点全面施压,并且还会给机械化部队造成更多的损耗。

这让德国统帅部意识到,原本的全面进攻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攻方向。然而在这个主攻点上,德国高层们却是争论不休。

最终,还是希特勒拍板,把主攻目标定在了基辅。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扼守第聂伯河的基辅是哈尔科夫、顿涅茨的门户,德军想要进一步进攻苏联,就不能绕开这个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战场局势上来看,基辅是维系苏军南部战线的重要枢纽,并且这里的苏军阻断了德军南方集团军左右两个军团的联系,对德军造成了威胁。

除此之外,从经济意义上,掌握了基辅就意味着德军控制了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有丰富的资源,而这正是纳粹德国所欠缺和急需的。

于是,8月下旬,德军开始向基辅集结。面对不断增强的压力,布琼尼元帅指挥苏军且战且退。

然而,就在德军担忧这一仗会不会无法实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最重要的战斗目标时,斯大林却下令基辅的苏军不得后撤,并要求他们设法反攻。

察觉到苏军的抵抗忽然变得坚决,甚至还在向基辅增兵,德军大喜过望,迅速制定了围歼基辅苏军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军的2个装甲集团,分别从第聂伯河的登陆场和杰斯纳河登陆场向前推进,对苏军形成了两翼合围之势。

身在前线的苏军指挥官都意识到了危险,从9日开始,就不断向斯大林请求撤退,然而斯大林却不愿意放弃乌克兰,直到17日才终于批准撤退。

这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彻底成型。尽管苏军英勇奋战,在9月18日一度以血肉之躯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但这个缺口也很快被德军预备队第3装甲师堵住。

随后,包围圈内的苏军继续组织了数次突围尝试,包围圈外,铁木辛哥元帅也组织了数个集团军向基辅突进接应,但因双方选择的方向出现偏差,最终未能打破德军的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围圈内的苏联军队伤亡惨重且弹尽粮绝,不得不陆续选择向德军投降。

9月26日,坚守在亚戈京地区的第37集团军对德军投降,基辅会战以德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战,苏军最为精锐的西南方面军损失66万人,5个完整的集团军被歼灭,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围歼战。

通过此战,德国顺利占领了富饶广袤的乌克兰平原,并为未来进攻莫斯科扫清了源自侧翼的威胁,战前德国统帅部所规划的一切目标都被顺利完成。

在得知了这一战果之后,希特勒兴奋不已地赞扬基辅会战是“人类最伟大的歼灭战”,德军其他高层也都为这场胜利欢欣鼓舞,以为距离德国拿下苏联已经近在咫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的他们大概不会想到,这咫尺之遥,德国竟然始终没能跨过,更加不知道,在未来,再谈及这场战斗时,他们的态度会发生180度的逆转,甚至将这视为是导致了德国在苏德战争中失败的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命的时间延误

由于在战前,苏联方面就预测德国会将富饶的乌克兰作为重点进攻方向,守卫基辅的苏联西南方面军是苏军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

在德军将基辅定为主攻方向,向基辅集结重兵之前,基辅的苏军表现也确实不错,曾经数次打退了冯·赖歇瑙将军的第6集团军的进攻。

即使是在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后,西南方面军仍旧坚持战斗了10天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实现对基辅苏军的围歼,希特勒在8月23日抽调了原本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南下支援。

在古德里安南下之后,中央集团军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停止了进攻莫斯科的步伐。

等到古德里安率部返回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重新组织起对莫斯科的进攻时,已经是10月——眼见苏联的冬季就要到了。

在历史上,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就是败给了俄罗斯的冬天,德国也深知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前取胜,恐怕会面临苏联的反击。

因此,德国原本的规划是,在3个月内战胜苏联,避开苏联的冬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这样的预期,德军的冬季物资准备并不齐全——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投入了数百万大军,所准备的冬季军装却只有75万套。

然而现实却是,苏联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但是德军却刚刚开始进攻莫斯科。

尽管德军试图加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莫斯科,但是他们确实已经来不及了。

10月2日,德军正式开始莫斯科战役,此时正是莫斯科的秋雨季节,果然,在10月6日,德军作战区迎来了一场大雨。

当时的苏联基础建设状况十分糟糕,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在雨后泥泞不堪,德军的坦克根本无法行驶,甚至还需要用骡马拉,这极大地迟滞了德军进攻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季结束之后,德军的困境并没有得到缓解,因为最让他们担心的莫斯科的冬天到来了。

虽然这个时候的气温也只是刚刚降至零下,如果德军准备充分,其实并不影响行动,但问题是德军并没有充分的准备。

更加不幸的是,由于苏联糟糕的道路情况(公路土路居多、火车轨道与欧洲轨道标准不一致难以利用),就算此时想要从德国本土给前线运输物资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穿着夏季军装的德军士兵为了取暖,甚至不得不燃烧珍贵的燃油,这进一步降低了装甲的行动能力。

就这样,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一再被延误,而在这期间,苏联方面却是不断调兵遣将,补充莫斯科的防御。

此消彼长之下,德军逐步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优势,最终没能成功攻入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莫斯科战役失败之后,德国的将军们再去看那场当初被他们疯狂赞美的基辅会战时,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莫斯科的失败,不仅仅是德国的第一次失败,也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之战。

等到德军在苏德战争中彻底战败之后,这些德国将军们再提及基辅会战,总是一副深恶痛绝之态,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战略错误,断送了德国赢得战争的希望。

即使基辅会战本身有充分的合理性,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德国输掉苏德战争,从根本上是因为德国的战争资源不足以支持他们赢下这场战争,但是德国将军们显然不会这么想。

不止德军将领们为了推卸战败责任,把基辅会战视为是导致德军战败的“战略性错误”,盟军方面也有不少人持同样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吉尔在其回忆录当中就曾经提到,因为基辅会战这个“希特勒的错误决策”,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误了4周,从而导致了德军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

反倒是苏联人,对基辅会战的战略意义给出了肯定评价,但是外界普遍认为,苏联这是为了夸大自身力量,不太把他们的说法当回事。

尤其是苏联自身的战争宣传当中也确实存在种种夸大战果的行为,这就更让人们轻视了二战初期苏军的战斗力,从而无视了基辅会战在剪除来自苏军的侧翼威胁方面的现实必要性和合理性。

亲历者纷纷否定基辅会战的战略意义,后续研究者受其影响,自然普遍持类似的观点。

就这样,基辅会战自然而然也就在战后被人们视为了让德国输掉莫斯科战役乃至整个苏德战争的“战略失误”,实在令人唏嘘。

#深度好文计划#参考资料

基辅会战60周年祭——苏军一战被俘66万,德军也因此丧失进攻莫斯科的最后机会 国际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辅会战再评价——基于德国战略视角 王泽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