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AI种菜

在手机上“巡田”,用无人机施肥

近年来,道明镇依托资源优势

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以技术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AI帮忙“算” 轻松又高产

时值正午,室外温度高达近30摄氏度,记者走进位于道明镇新华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人工智能农场的温室里,却感觉格外凉爽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面积1600平方米、最高温度不会超过25℃的温室里,一颗颗饱满红润、色泽诱人的樱桃番茄正陆续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科研人员康子秋

我们在这个温室里安装有空气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水质传感器,温室四周有摄像头,种植者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环境变化、作物生长、设备运行等情况尽在掌握。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手机端,给种植者提供每日的种植决策。最终,使得我们的管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套服务农业的人工智能决策工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专家研究开发,利用机器视觉、知识图谱、生产场景管理、投入品管控、糖度检测等20余种决策模型,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精准给出生产管理过程的决策建议。即便毫无温室种植经验的工人,也可通过温室外的电脑操作,就能对番茄进行浇水、施肥、补充光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科研人员康子秋

我们的产量,去年最高达到每平方米7.5kg,今年预计可达每平方米10kg。与普通大棚相较而言,产量会高出1倍到2倍左右,售价最高的品种,可卖到100元一公斤。

2

AI迎接“挑战” 静待秋收测产

康子秋告诉记者,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温室种植前期试验后,将这项AI技术服务于崇州“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今年大春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展开一场“人工智能水稻种植挑战赛”,挑选10位种植大户参与,其中,有九位是常规种植,一位是运用AI决策进行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科研人员康子秋

我们在这10个点都布控了监控设备,全程采集数据。待水稻收割时,我们会对这10个点进行测产,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AI到底是否可以赋能水稻种植。

3

借助卫星遥感 手机就能“巡田”

同样在用智能设备服务农户的,还有由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也在道明镇新华村,紧邻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化MAP崇州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胤告诉记者,中化农业为崇州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产业链智慧农业服务。种植户可以通过中化的卫星遥感图像,对自己田块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巡田效率,降低巡田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胤

中化MAP崇州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

我们的智能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大家可以看到,呈现绿色的地方,代表整体农作物的长势良好的,呈现黄色或者偏红的地方,就说明对应区域的农作物长势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图像,进行定向的田间‘诊断’,以及农药的配送安排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建模分析,跟踪作物田间长势异常情况、防治病虫草害外,这一系统还能预判地块定位方圆2公里范围内,未来48小时是否会下雨,这对于农户安排农事活动很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胤

中化MAP崇州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

在崇州,跟中化合作涉及的农田大概有八万亩。其中道明镇这边是最多的。通过中化的服务,农户一方面降低种植成本,每亩大概降低30~40元左右。第二方面是增加产量,以小麦为例,跟我们合作之后,小麦平均亩产量从600斤左右增加到700斤,长得好的亩产甚至接近800斤。

4

有了“好帮手” 新农人“显身手”

如今,在以科技赋能为内核、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新农人们“面朝屏幕、背靠数据”,从“会种地”朝着“慧种地”加速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仕钦是中化MAP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人工智能的服务对象。在他看来,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让种田变得轻松,也能降本增效、实现增收。在崇州十化同步智慧农田里,刚刚收割完油菜的测产数据——亩产203.5公斤,给了负责人王仕钦莫大的鼓励。

王仕钦

有了这些智慧手段,种田变得不再复杂。手机上的监测数据,可以告诉你今年一代螟虫二代螟虫的高峰期在哪里,让你提前做好植保等管理工作。另外,我们今年采用水稻AI的一个模型,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会提前给出田间管理建议,非常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部手机成了掌上“新农具”,一台电脑成了田地“新管家”,一个智慧平台成了连接起千余亩土地的“指挥舱”……近年来,道明镇大力实施低效果木腾退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腾退低效果木3500余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余亩,提质改造2.05万亩,联合各大科研院校和中化集团等单位,实施AI水稻决策、土壤提升等项目4个,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管理各环节,助力高质高效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以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庆

道明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明镇将聚焦“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三年内把全域3.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支撑;建设1000亩的“十化”同步智慧农场,推动农业生产智慧化决策、自动化控制、精准化耕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围绕白塔湖旅游专线和北部环线两条主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智慧农业综合服务,营造不二禾风等乡村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王佑涵 王冬

编辑:余霞 王静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气预报

预计我市17日晚上到18日白天

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或雷雨

气温19~30℃

欢迎关注今日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