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刚刚创下最快IPO纪录在北美实现上市的极氪又陷入了起火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浙江经视爆料,一辆极氪001在广东深圳凌晨起火,导致车辆烧至报废。同时,车主表示自己的车子并未经过改装。针对此事,极氪方面也进行了回应,称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而经现场确认并结合后台数据,火情发生前车辆动力电池电压、温度和绝缘等数据正常,火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具体火情原因以相关机构的调查认定结果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随着极氪交付量增加,有关极氪相关车型起火或冒烟的消息越来越多,包括2023年8月芜湖的极氪001冒烟事件、2023年11月杭州极氪009冒烟事件以及今年2月的绍兴极氪001过火事件、今年3月马鞍山极氪001过火事件,和今年5月深圳极氪001过火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已经曝光了数起起火事件,但是极氪也大多进行了公开说明,当然这些说明无一例外的都表示,车辆起火原因待查,应以相关部门调查结果为准,而车辆电池本身在起火前是正常的。如此表述,自然和“自燃”撇清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尽管有关极氪的起火事件频遭曝光,但是极氪还是将“零自燃”作为宣传亮点。比如今年4月份的销量快报中,官方就再次表示已“累计超24万辆零自燃”。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宣传让极氪的起火事件引发了更多关注。

毕竟,从朴素的常理出发,你说你的车子“零自燃”,那么接二连三起火或冒烟事件难道都是车主或者车子以外的原因的锅?尽管极氪表示具体起火原因应以相关部门调查结果为准,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调查结果”往往随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事化小,风头过去了,除了当事方很少会有人再去追问起火原因究竟是啥,官方也往往不会“自揭伤疤”,再次披露相关部门最终给出的起火原因。

长此以往,必将让人质疑官方所谓的“零自燃”究竟是以何标准为界定?这种标准是否符合消费者的朴素认知,其说服力如何?又是否涉嫌虚夸张或自说自话?

毕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车辆正常使用、未发生磕碰情况下,车子不发生热失控是基本要求。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在正常工况下、不影响驾驶的磕碰之后,车辆仍能不起火或冒烟,那才更能体现车辆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很多新能源车都会将电池安全作为宣传重点,甚至通过枪机实验、跌落试验、刮底实验、碰撞实验等十分严苛的做法来模拟车子日常行驶时面临的复杂路况。但饶是如此,新能源车起火事件依然屡见不鲜,以至于其成为了保险公司提升新能源车型保费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车零自燃固然是所有新能源厂商的追求,但是电车作为以电池为动力的产物,面对复杂工况时发生自燃是有一定几率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天平均有超过七辆新能源汽车出现自燃事件,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起火概率为0.0026%。而随着科技进步,这一起火概率相信也在进一步走低,但如果说随着销量逐步走高以及车子的使用年限增长,仍能做到“零自燃”恐怕也并不容易。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到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本文作者金陵,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