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3日,上汽集团十年磨一剑的“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正式上市,叠加上市权益后售价为19.99万—32.59万元。

除了“卷”价格,智己L6还进一步“卷”技术。《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汽“一号工程”,智己汽车享有上汽集团“新四化”布局多年所积累的一系列尖端技术成果的“优先搭载权”。而智己L6更是全系标配6大“黑科技”,包括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ISC智慧灯语系统。

“智己L6的销量目标是进入行业前列。”发布会后,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向记者表示,智能电动车行业普遍都会遇到盈利问题,智己L6这样的定价也是在亏损卖车。但上汽集团供应链体系给予智己汽车很大的支持,因此智己汽车的盈利能力在同等规模下反而具有优势。

对于此前与小米汽车的摩擦,刘涛则表示,单纯博流量不是智己汽车的特色,也不是智己汽车所擅长的,智己汽车要把技术强项和用户场景作为未来营销的真正重点。

智己L6定价“掀屋顶”

5月13日,智己L6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个版本配置,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34.59万元。由于2000元意向金可兑换价值22000元购车现金抵扣券,智己L6 上市权益价将低至19.99万元。

此外,智己汽车还为智己L6车主提供3000元个性外饰选装基金、3999元升级价值22000元豪华配置包和IM AD全功能包两年免费使用权等限时特惠。

智己L6这样的定价也被官方称之为“掀屋顶”,这离不开上汽集团的供应链优势。记者了解到,智己汽车背靠上汽集团,掌握了从三电系统、底盘系统到内外饰系统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华域、延锋等全球著名供应商,让智己汽车拥有全球顶级供应商资源配置能力,确保拥有零部件供应商开发和生产的最高优先级。

刘涛也指出,现阶段上汽集团供应链体系给予智己汽车很大的支持,因此智己汽车的盈利能力在同等规模下反而具有优势。

“通过技术能力降本,也是未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刘涛举例分析称,由于智己汽车的智驾水平较高,不用依赖感知硬件的大量堆叠,因此智己L6减少了激光雷达的使用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前智己L6发布会标错小米SU7Max参数,智己汽车与新晋“顶流”小米汽车摩擦不断。4月8日晚,小米汽车不到一小时连发三文“怒怼”智己汽车要求其道歉。最终4月9日下午,智己汽车官方发文向小米汽车“诚恳道歉”,并强调“主观上真的没有蓄意抹黑的意图,无意也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

刘涛表示,在此营销事件后,智己汽车在很多地方做了复盘。单纯地去博一些流量,既不是智己汽车的特色,也不是智己汽车所擅长的,智己汽车要把技术强项和用户场景作为未来营销的真正重点。

“在品牌运营、流量管理等方面智己需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但这并非唯一需要关注的部分。任何一个新品牌必须要找到自己的路,而不是简单地对标其他品牌。”刘涛进一步阐释道。

无图城市NOA将全国开通

除了“硬技术”,智己L6的高阶智驾能力同样出色,全系具备去高精地图城市NOA能力。

据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IM AD去高精地图城市NOA已启动公测,预计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年内开通全国。

事实上,众多车企都在加快进入“无图时代”。不久前,广汽埃安旗下的高端豪华电动车品牌昊铂汽车宣布,2024款昊铂HT率先搭载城市NDA功能,4月交付后将立即开启6城内测,7月会在41个城市开放,9月将在全国开放。

5月14日,小鹏汽车也宣布,小鹏XNGP城区智驾系统已实现100%无图化,并且智驾可用范围里程翻倍。具体而言,上海城区的可用里程扩展至2.23倍,广州达到2.15倍,深圳达到2.18倍,佛山则提升至1.31倍。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也在社交平台透露,5月18日,极越PPA智驾将正式扩容到百城,这一进展比原计划提前了至少一个季度。夏一平还将在当天通过直播向用户展示“轻图”PPA能力。

国金证券研报分析称,城市NOA是车企下一轮竞争焦点,本质上是围绕数据的竞争。拥有足够多的城市 NOA,才能够卖出更多车.能卖出更多车,才有更好的城市NOA,同时新的盈利模式也会诞生。

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国内配装城市NOA的车型将有望超过400万辆,渗透率有望从2023年的12%增加到32%。结合目前高级别智能驾驶供应商价格区间是1万—2万元/辆,2025年高级别智能驾驶(NO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0亿元,2023—2025年平均年增长率预计为105%。

国内造车新势力纷纷加快智驾发展步伐,与特斯拉的鲇鱼效应也密不可分。4月底,特斯拉在中国通过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相关标准的外资车企。在外界看来,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软件(FSD)也有望加快在中国落地。

“特斯拉FSD入华对行业来说是个挑战,但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仍有机会。”对此,刘涛表示,一方面,(自主品牌)更了解中国人的驾驶习惯、更了解中国路况,中国车企数据积累比特斯拉更多;另一方面,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感知能力更适合面对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特斯拉是最早来研发自动驾驶的企业,FSD的算法精准度比较高。特斯拉主要在北美地区收集FSD的训练数据,但中国的路况要比美国复杂,路上的行人比较多,这些都给使用FSD增加了难度,未来FSD进入中国市场后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调试优化。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