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社融和金融数据出炉,狭义货币M1出现罕见的同比负增长,这是史上第二次!

第一次发生在2022年1月,如果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同比增长约2%。

因此,这次M1同比下滑,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比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减少3.61万亿元。

广义货币环比下降并非第一次出现,去年同期也如此。

2023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要比3月末281.46万亿的余额减少0.61万亿。

4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无论环比还是同比都是下降的。

其中,同比降幅为1.4%。

M1由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但4月末流通中的现金(M0)同比和环比都是正增长的。

因此,造成M1同比下降的原因就是活期存款下降!

活期存款利率很低,目前只有0.2%;但流动性很强,可以开具支票进行支付,视为现金等价物。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持有现金有三大动机:

一是交易动机,即应付日常交易;

二是预防动机,即应付不测之需;

三是投机动机,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投资和投机。

如果企业预期市场上有很多投资机会,就会把大部分资金存入活期存款账户,可以随时动用,以满足投机动机,兼顾其交易和预防动机。

反之,如果企业预期市场上没什么投资机会,就会把大部分钱存入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账户,活期存款账户只留下少量资金以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

除此之外,企业还会将闲置资金提前还贷,节约财务费用,这也导致活期存款减少。

M1与M2增速之差,被称为M2-M1“剪刀差”。

正剪刀差预示着市场对于未来经济走势比较乐观,有大量活钱随时准备投资。

反之,负剪刀差预示着市场对于未来经济走势比较悲观,企业看不到投资机会。

然而,4月末不仅负剪刀差由7.2%扩大至8.6%,M1还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比下滑,可见市场悲观情绪超过了以往。

不过,也有券商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4月禁止手工补息政策整改,导致部分企业的活期存款用于归还贷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

手工补息是银行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在系统无法自动完成结息的前提下,采用专用补充计息交易进行手工计息处理。

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这标志着我国终于完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但商业银行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利率价格,银行业还有个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于是,有些中小银行“手工补息”的方式变相高息揽储。

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规定:银行应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要求银行自查并于4月底前完成整改。

人民币存款4月末余额比3月末减少了3.92万亿元,似乎与该《倡议》有关。

不过,手工补息涉及各种各样的存款产品,活期存款所占份额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存款总额虽然环比减少,但同比还是上升的。

因此,禁止手工补息政策整改,并不能完全解释M1同比下降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市场预期不佳,导致存款定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