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398年,71岁的朱元璋弥留之际,虚弱地躺在龙床上,因一事久久难以入睡。深夜,他秘密召见驸马梅殷:“咱见你忠诚可信,幼主就托付给你了”,梅殷点了点头。

朱元璋又抬头望向北方,语重心长地说:“燕王不可不虑!这有一份密诏,他敢反,你就讨伐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明史》里记载的朱元璋“洪武托孤”的著名桥段,在《续英烈传》里还有详细的描述。

自古以来,皇帝托孤的都是信得过的重臣,比如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那驸马梅殷何德何能能受老朱的重托呢?

朱元璋晚年时,为替幼主朱允炆扫清障碍皇权路上的障碍而大肆杀害开国功臣,明初34位开国功臣他就杀了30位。但,所谓物极必反,以致后来竟无人辅佐幼主。

因此,朱元璋油尽灯枯之际,仍放心不下年幼的朱允炆,深夜了依然忧心忡忡,难以成眠:难道偌大一个朝堂,就没有可信之人了吗?

思虑良久后,他想到了驸马梅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殷,可是朱元璋一手提拔上来的,又是他最为中意的女婿,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关键忠诚可嘉,说起来两人的一段翁婿情缘分不浅。

梅殷本是汝南侯梅思祖之子。那时,朱元璋想为次女宁国公主寻得一个如意郎君,就来到汝南侯府,五个侄儿一个侄女,老朱机缘巧合下相中了英武过人的梅殷。

宁国公主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女,朱元璋和马皇后爱若珍宝,两人将爱女下嫁梅殷,可见对梅殷有多倚重。

1378年,梅殷娶了宁国公主,成为明朝的驸马爷,声名显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毕竟是外戚,生性多疑的老朱颇有忌讳,生怕重蹈汉朝外戚干政之路。但他对梅殷却十分欣赏,不仅重点培养他,还让他掌握兵权,甚至晚年还视他为托孤重臣。
梅殷,堪称朱元璋垂暮之年里的一道亮光。
果然,几年后,宁国公主信上怒斥朱棣不义,梅殷江上骂朱棣不孝,老朱果然没看错人!
1398年6月,朱元璋去世,1399年,朱允炆即皇帝位,但朝代更迭并不影响梅殷地位,毕竟他是先帝托孤之人,同样受到重用掌管大军,拱卫京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料,神奇的是,命运果真如朱元璋所虑的那样发展了,朱允炆、朱棣、梅殷和宁国公主等人都被卷入了一场改朝换代的政漩涡中。

朱允炆登基不久,就听信儒臣之言,强行削藩,引起诸王强烈不满。朱允炆一气连削四王,正要向朱棣下手时,准备已久的朱棣抢先揭竿而起,发动了靖难之役。
宁国公主闻讯,就给朱棣写了一封信,怒斥其造反不义,不顾南京亲属的死活。
但朱棣已无路可走,为自己也好,为子孙也罢,只能打下去,所幸燕军南下锐不可当。朱棣多次命悬一线,都逢凶化吉,眼看就要赢下战事,只需渡江即可。
即由淮安,下镇江,直逼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镇守淮安的是梅殷,鉴于这层关系,朱棣借去南京上香为由打起了亲情牌,希望梅殷放行让燕军通过。谁知,被梅殷反诘:“给谁进香?太祖还是圣上?”

一句话,令朱棣的如意算盘落空!
梅殷不傻,岂能不知朱棣意图?但他手下的40万大军是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他岂肯背叛老朱诺言而帮朱棣造反?当初朱允炆命他镇守淮安,正是看中了这点。
而朱棣面对梅殷的数十万大军,不敢硬碰硬,只得绕道去南京,从灵璧渡淮河占泗州,再直捣扬州渡江等,如此多耗费1个月,但终是拿下了南京。
朱允炆得知消息,竟放了一把火后,不知所踪。
就这样,大明王朝换了主人,朱棣正式登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殷空有40万大军却无法救驾,即便换了新君后,他仍在淮安,进退两难,处境尴尬,却也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