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接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邱杰

岁月之河,流淌着“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辛酸,也并发出岁月静好感恩的热泪。还没有懂得生与死的童年,却经历了父亲一场生命的接力。

记不清是读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了,只记得父亲是邱屋村第三生产队队长,他是一位别不把生产队长不当干部的人,也是一位真正起到农村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人!只记得这年炎热的夏天,邱屋村第三生产队社员桂生新建的红砖瓦房(三间头)入伙,请父亲晚上吃入伙酒。父亲入席不久就上菜了。吃到一半,只见一个社员气喘吁吁跑到父亲跟前:“那外垌干渠决堤了,赶快组织社员救水。”世人只懂得有“救火”之说,哪里听闻“救水”呢?邱屋村那外垌灌溉抗旱的水,是从塘尾分洪工程水渠引进来的,经过了塘尾街道高屋村,杨屋村,边坡村才到达邱屋村的那外垌。水是农民的命根子,种下的庄稼有没有收成,除了靠天,就是靠经过几公里外,由坝上的抽水机引进干渠来的水,水就决定了农民的收成。救水如救火,父亲立即站起来对吃酒席的第三生产队社员说:“大家赶快回家拿工具到那外垌救水。” 父亲就跑回家拿把铁锹带领社员往那外垌冲。跑到缺堤口,父亲就跳了下去,准备用双手接社员就地掘起的草被往缺堤口里塞。只听得父亲突然哎呀一声,用右手扶了一下印堂,就歪倒在水里。社员见状,马上把父亲扶上堤岸,只听得父亲说一句话:“头好痛,快背我回去。”父亲就不醒人事了。父亲被社员背回家来,就由社员和母亲扶着坐在泥罄瓦房堂屋正中吴川乡下人叫“端”的凳子上,任凭母亲和社员怎么叫唤:“锡焬锡焬你醒醒,锡焬锡焬你醒醒……”父亲就是毫无反应。大哥被授主意就到边坡村赶来赤脚医生锦泰,屋里挤满了大人,在焦急的等待中,锦泰医生终于到了,小小的我也如释重负。可父亲扎了两针,依然没有任何反应。锦泰医生也不知如何是好!就对母亲和社员说:“赶快送到吴川人民医院,情况不明,非常紧急,迟些会有生命危险。” 这时候,只听得第三生产队社员培业,士钦,桂佳(三人都做过邱屋村干部,培业还是时任的邱屋村村长)马上把邱屋村仅有的交通工具,三部自行车集中起来,安排的任务就是把邱屋村最有力气能跑的六位年轻人搭去分布在通往人民医院的道路上等候。派人马上从邱屋村砖瓦厂拉来一部板车,众社员就七手八脚把父亲抬上板车,母亲上了板车,不醒人事父亲的头就枕在母亲的怀抱里,两位邱屋村最有力气的年轻人就拉着板车飞跑起来。连同还在路上的6位后生,就成了父亲生命的接力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跑赢了,就能为父亲检回一条生命!要是他们跑输了,父亲的生命就定格在壮年的四十多岁。就是这样,躺卧在母亲怀抱里的父亲,在通往吴川人民医院十多公里的道路上,这八位后生就为父亲开劈了一条生命通道的接力赛。板车的下一站,就是两位铆足了劲的后生在接力。终于,板车以飞奔的速度到达了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父亲得的是急性蜘蛛网膜下出血,如果送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这种急症致死致残率极高。

八位后生终于跑赢了。父亲检回了一条生命。在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我还徒步十多公里到医院看过两次父亲,人生第一次到城里,是由于探望病重昏迷的父亲,我忘不了父亲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样子,就成了生命里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靠拐杖可以下地走路的时候,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慢慢康复。

父亲是一位无论党内职务高低,始终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农村党员。永远也忘不了父亲柱着拐杖在路巷叫第三队社员开工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稿须知: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3.投稿被平台发表(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的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