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西汉建立之初曾有“三杰”,此三人分别是刘邦、萧何、张良,从结局上来看,唯有张良一人获得了善终,萧何虽然没有被杀,但依然被刘邦猜忌,最后致士。

三人之中,最惨的就是韩信了,他被吕雉硬生生戳死了。而在这样的一幕中,萧何也是始作俑者之一,甚至于韩信被杀的时候,萧何看着韩信的遗体,仰天长叹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令人感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的前期发展

众所周知,在韩信年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他经常背着剑、拿着一本兵书在大街上“溜达”。有一天,一个人看到了韩信“装”的样子很不屑,于是便上去挑衅。

这个人对着韩信说道:“要么杀死自己,要么从自己胯下钻过去。”后来,韩信看了看这个人,两眼一闭、蹲下了身子,从闹事者的胯下钻了过去。

对于此事,有人说是韩信胆小懦弱,这是他的“性格所属”。也有人说,韩信志存高远,他如果不“委屈一下”,杀了人就会被关进监狱,再无翻身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经此一事后,韩信很快就从了军。他加入了项梁的部队,一直是军营中的大头兵,项梁死后他又归顺了项羽,也一直不得重用。

影视剧《楚汉传奇》中有这样一幕:“韩信频繁献计项羽,但是始终不被项羽采纳,反而还受到了嘲笑,被封为了“执戟郎”,与“看门狗”无异。”

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的韩信,随后便叛逃了,他投靠了远在巴蜀“猥琐发展”的刘邦。只是,韩信虽然投靠了刘邦,但是他的发展也不是那么的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何月下追韩信

起初,在刘邦的手下,韩信依旧不受重视,只是一个看管仓库的小官。哪怕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华,并且向刘邦举荐了他,但刘邦依然没有重用韩信。

看到这样的情况,韩信非常地失落,于是他便在一个夜晚匆匆离开了汉军。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韩信将没有地方可去,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兵仙”。

紧急关头,萧何知道了此事,他立刻骑马去追他。当时,巴蜀的夜色也算是相当的美,一轮明月挂在高高的空中,韩信在前面思考着人生,萧何在后面寻找着韩信的踪迹。

追了半天,萧何终于追到了韩信,将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心思表达了出来,对此韩信非常的感动。就这样,他跟萧何回到了汉军大营,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何回来之后,立刻向刘邦说明了韩信的重要性,刘邦见萧何发这么大的脾气,才知道韩信有多么的重要。于是乎,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此后的时间里,韩信一边“明修栈道”,一边训练兵马“暗渡陈仓”,趁着项羽不注意“打出巴蜀、逐鹿中原”,开始了十年楚汉争霸的时代。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项羽虽然厉害,但双拳却难敌四手。十年后,项羽失败了,最终被韩信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后,项羽当年的八千子弟兵,也仅仅只剩下了十个人。无奈之下,他选择在乌江边上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刘邦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大封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之死

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建国之时,刘邦虽然将韩信称之为“汉初三杰”之一,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将韩信定位了“死刑”。

起初,刘邦将韩信从“齐王”变更为“楚国”,虽然也是“一字王”,但却变相收缴了韩信的兵权,等于是“暗自降低”了,如果韩信此时急流勇退,也能活下来,可他却舍不得手中的权力。

后来,项羽的前手下投靠了韩信,此事被刘邦知道后,虽然韩信杀了对方向刘邦示好。奈何,刘邦还是没有相信他,不仅将他“楚王”的位置贬为了“淮阴侯”,而且还囚禁在了长安。

从某个角度来说,韩信被囚禁无疑显示了一个信号,刘邦要对他下手了。只是,政治情商过于低的韩信,依然在长安城我行我素,畅享他的春秋大梦,不久后危机终于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建立之初,其实也有很多人不服刘邦的管理,巨鹿太守陈豨便是其中之一。他造反了,而且在造反之前,还向韩信表达了想要造反的心思,希望能够与韩信联手。

对此,韩信或许也有起兵的心思,要不然也不会让陈豨先“打个样”出来。等陈豨真的有了一定的成就,韩信再加入其中也为时不晚,但上天却没有给韩信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