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汉字兴文运。点横竖撇捺,真草隶篆行。仓颉造字始,甲骨见证殷。青铜简帛上,丹心照汗青……”清脆整齐而又略显稚嫩的诵读声,从四川南充一条小街传出来。这是当地书法家李永平先生自编的《中国书法歌》,他的那些少儿书法学生们从这首诗歌中了解到了中国书法的源流、演变、名家风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永平先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教过高中二年级语文,曾在四川南充多个部门单位工作和任职,先后做过党委组织部纪检组长、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文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紧张工作之余,他一直不放弃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30多年笔耕不辍,书艺大增,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中书协会员,并当选为四川省书协理事,成为当地知名书法家,还被聘请为北京巴蜀书画院特聘书法师、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乡村文化书画院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柳欧赵法,上追魏晋韵。苏黄米蔡意,技道比肩行”。历史上的先贤大家永远是李永平先生追慕、学习的榜样,学古人法帖,走书法正道,也是他一直坚守的书法学习之道。这位深修碑帖、精研文史、长于诗联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都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也是他以文会友、文以载道的源头活水。他的书法,内容精挑细选,一丝不苟,很多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自作诗联,内容与形式,外在与精神高度统一,相得益彰。他创作的自作诗书法作品《嘉陵江》《阆中古城》《升钟湖》等被作为宝贵的文化礼物,赠送给有关单位,被悬挂于单位办公室或会议室。细观其书法作品,起笔丰姿多神,落笔力透纸背,把文人书法的生动气韵表现淋漓尽致,无论是真草隶篆行,都写得成金书锦字,文气盎然。观览其书法作品,楷书写得正大气象,隶书写得富丽典雅,草书则有孤蓬自振、笔走龙蛇的千变万化,行书则取诸二王法帖,遵循放手写心的原则,写出了惠风和畅、潇洒自然的文人气质和学者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来小豁胸中气,这是普通文人独善其身、自我陶醉的狭隘和满足。以文化人,文以载道,为文化立骨传神,为社会培根铸魂,则是有责任感的文化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人生境界。盛唐时期,建有弘文馆以育书法专才,虞世南、禇遂良等书法大师亲授书道要义,从而展开了“法由师授”书法文化传承的历史画卷。当代书坛,也应该有书法大家成为“授习上法”的领军人物,应该有深受群众喜欢、社会欢迎的当代“弘文馆”。刚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李永平先生悄然地向这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奔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道无形,大道至简。“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个人修为,传道授业,德高行远,惠及百姓。李永平先生不再拘泥于文人小圈子里孤芳自赏、浅唱低吟,而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弘扬书道、传承文化为己任,亲自执教课徒,讲授书艺。他的学生,小到五、六岁,大到年过花甲,遍及各行各业,参与过书法学习的学生数百人,不少人还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83岁的老书法家李秀贵先生受其精神感召,自告奋勇,经常到成都或南充的书法班上担任书法指导老师,为学员授业解惑,示范临帖;市级机关干部、85后硕士研究生、全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四川好人”王惠女士“零基础”跟他学习书法进步很快,多次参加省市书法比赛,还义务担当起少儿书法班的指导老师。李永平先生还经常带领有关文艺协会的专家,走出书斋,走进校园,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书法艺术”的公益书法讲座,并与一些单位的干部职工一起体验学习书法,以书言志,寄语美好新时代。李永平先生还组织书法班学员到仪陇、蓬安农村送文化下乡,义务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拍全家福,顺道去参观了颜真卿雕塑、张思德纪念馆、仪陇县博物馆、何作霖剪纸艺术馆等。听过他书法讲座的听众数千人,看过他书法教学视频的观众数万人,网络粉丝近万人,他也成为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网红”,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或带孩子过来投身门下,学习书法。李永平先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书法审美的独特魅力,吸引并培养了众多书法爱好者认识书法,感知艺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领略到中国国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凝聚起传承文化、弘扬书道、提高修养的强大精神力量!不少成人书法班学员在翰墨精神的历练和濡染下,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实现了由书法爱好者向书法家的华丽转身,不少少儿书法班学员由此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有的还成为学校和班上引人注目的少年书法明星,从小立大志,走上从事书法专业学习、发奋成为书法专业人才的艺术人生之路。15岁的初三学生李馨怡学习书法三年多,多次参加省市区和学校的各种书法比赛,曾获学校书法比赛特等奖,2022年9月荣获“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四川赛区报选赛毛笔书法中学组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圣”王羲之在其著名的书法法帖《十七日帖》中赞美成都“城池门屋楼观”“令人远想慨然”,又称南充出生的“蜀中孔子”谯周之孙谯秀“高尚不出“令人依依”。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贬官至南充(任蓬州长史),在仪陇新政留下了《鲜于氏离堆记》石刻,这里还有全国少见的颜真卿巨型雕塑。成都、南充厚重的历史文化,让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悠远,人文流芳。作为一名技道兼修、有教无类的文化使者,李永平先生怀着对先贤的敬重尊崇,本着对文化的传承传播,在成都、南充两地持续开展书法教学和培训,每到周末,无特殊情况,他都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两地不停奔波,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殚精竭虑,乐此不疲。在书法教学中,他以传承文化为核心,以快乐学习为前提,以尊重个性为选择,以技道兼修为根本,以书法速成为特色,现代沙龙式的交流学习,辅以最新视觉传达手段,临创结合,技道并行,兼容并包,融汇古今,受到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学生的欢迎,李永平先生也由此成为了一名文化传承、弘扬书道的文化“搬运工”和书艺“布道者”。

“学书当有法,碑帖非渭泾。学古不泥古,守正且创新。少立丹青志,艺海无止境。文脉世代传,永葆中国心”。李永平先生梳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书法名家的风格特点,写下脍炙人口、新颖独特的《中国书法歌》,这在全国书法培训界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传承文化、弘扬书道的情怀与担当,让他可以放笔抒怀、纵情艺海,写下这脉络清晰、字字珠玑的好诗篇、好教材。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传道授业,教学相长。我们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李永平先生不忘文化初心,年华作笔,岁月为墨,桃李尽芬芳,美誉满巴蜀,更期待先生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花永存!

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2年12月23日于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永平,男,汉族,1965年6月出生,四川省南部县人,大学本科文化,原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巴蜀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乡村文化书画院顾问,四川省作家书画院书法师。

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2007年)、“西部四省(市)”书法展(2010年)和首届“中华艺魂·‘张大千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 2014年)、“翰墨中国梦·共画同心圆——巴蜀文化展”(2022年)等多项展览,书法作品多次发表于有关报刊,并被收入多部书法作品集。

《人民网》有题目为《李永平:饱蘸浓情书华章 艺术人生见率真》的专题报道,《华西都市报·城市读本》有《采访南充著名书法家李永平:书法应以文化为魂》的整版专题报道,《四川文化》等报刊曾推出其整版书法专刊(专页),《华西都市报》、《旅伴》杂志、《南充晚报》等媒体也作过其书法的专题报道。2013年8月,中新社《中国新闻》杂志推出其个人书法专辑。2015年5月,南充雨霖书画院再次推出其个人书法专辑。2018年12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李永平书法作品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