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宋某,因未通过聘期考核,被降级降薪并退还部分安家费,在“非升即走”压力下自杀,引发职场打工人的关注和热议。人们感叹高校年轻教师的压力之大,痛斥高校“非升即走”政策,很快,校方否认了网传信息,更是加剧了打工人的好奇心,真相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回应称,该宋姓教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不尊重家属,暴露家属个人信息。

学院方回应,只是否认网传信息,并没有说明宋某去世的真正原因,引发网友不满,质疑,与事实严重不符,事实是什么?是退还全部费用与事实不符,还是理由没有编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校方不便明说!不过,我们可以分析已有的材料,用排除法找到事情的真相。

宋教授去世后,有一份聊天记录截图在网上流传。发言者疑似宋教授的硕士同学,介绍了宋教授去世的原因,首聘期考核不合格,作降级降薪处理,要退还部分安家费和购房补贴。该同学还表达了对该校压榨年轻老师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份网传资料介绍得更详细。指出宋教授考核不合格的原因,是首聘期缺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介绍了宋教授没有这个项目的原因: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和支持有限,没有团队和氛围,全靠自己单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述两个网传资料分析,符合高校非升即走的用人机制,也符合不少高校引进高级人才之后,希望靠人才来提升学校学科建设质量的事实,现在哪所高校不是这样用人的?

宋教授是该校作为人才引进来的,首聘期就定为副教授,是高配了,当时签聘期合同的时候规定有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既然签了,就要完成,否则高校可以不续签了,很正常的用人机制。而且,就算是考核不合格,该校也没有说不续签,直接赶人走,只是降级而已,留了后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和高校是互相成就的事,领导们心中明镜似的。博士后引进来,校方当然不会当成从别的高校挖过来的学术大佬对待,直接要求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是会让大佬们带一个聘期,这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所以,考核不合格是因为缺项目,显然是严重不符合事实。

教育人结语

从上述分析看,协议和规则是明摆的,既然选择了当高校教师,就会有非升即走的心理准备,一个博士后,成年人,显然不会被一纸协议,一个规则压垮。而且,其有妻有子,网传资料也显示其家庭还是很让人羡慕的,一个丈夫,不会如此不负责任地自杀。显然,宋教授的去世,和学校没有关系,而是另有原因,因为去世的原因和方式,涉及到个人隐私,出于对家属的尊重和保护,避免进一步伤害家属的感情,学校不便明说而已。

此事无论怎么看,网传资料更像个别高校教师,借宋教授之死,塞进去一些私货,表达对高校“非升即走”用人机制的不满。不管怎么说,高校这个职场,既然有非升即走规则,高校老师还是要适应之。毕竟,每一个用人机制,都有利有弊,还是要努力工作,不能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