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在华电动化转型动作频繁,25亿欧元给到了大众安徽的创新中心,同时也和小鹏在一年内完成三次合作,此前被中国市场迫切需要的大众,如今变成了抱紧中国市场大腿的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次北京车展期间,大众集团给出了很多新能源转型方面的消息,推出插混油混、软件公司组织架构调整、金标大众的推出等等,阵仗还挺大,一点不像之前还说要放缓电动化的劲头。

驳斥新能源过剩?众车企追加在华投入

“电动化没有未来、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西方又在炒作这样的观点,当然这并不新鲜,出于保护主义也无可厚非。嘴上说这一套,但是做的又是另一套,想孤立中国汽车,但是又无法割舍掉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

这就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内心的真实想法,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给传统车企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眼看自己落后了,那不得搞一搞你们的心态。

放缓电动车项目、持续开发内燃机,尽管这样的理论与做法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支持,但是在中国市场这样的电动化浪潮下,这样的市场若是放弃显然不是明智之选,于是我们看到了变革时代之下全新合资模式的到来。

建厂、买软件、买硬件,和自主品牌的反向合资帮助这些大集团能够在转型当中避免掉队,并且用更快的速度追上领头者的脚步,这其中大众算是玩的明白,尤其是之前的“大鹏配”,从23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再到24年2月,小鹏与大众再次围绕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签订联合开发协议;最后到今年4月,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将就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签订最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年三次合作足以看出大众对这个合作模式的期待。

大众在华追加新能源领域的投入算是目前行业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操作,同时这也是后合资时代一个灵活的应对方式,同时,大众的灵活除了在这方面有体现之外,在转型的技术路线上也开始灵活应对。

闷头猛冲不再,识时务灵活应对

前面我们说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唱衰纯电动化,确实用理智的思维仔细想想,纯电的发展空间确实已经快触碰到了壁垒,从技术、受众、配套、使用等多方面来说,单押这条路线很可能将自身至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之前大众集团的转型将重心完全放在了电动化上面,这一做法其实也算是欧洲车企的一个缩影,似乎欧洲人脑海中此前认为的转型就是摒弃掉内燃机,就像迪斯时代的大众那样,坚定且义无反顾地要将内燃机转向电机,但是如此孤注一掷,抛弃利润的做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后续奥博穆的上任更像是大众在这条转型路上的一次修正路线,尤其是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插混销量大涨,不能再闷头搞纯电了,插电式混动产品要拿出来,同时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还将牵头研发做HEV油电混动作为市场的补充车型。

究其原因,中国市场不管推什么产品都离不开刚需二字,这是中国市场当中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所决定的,消费升级、追赶潮流这些车企主推的关键词只是符合少部分人群,或者说是针对超一线城市,放到全国范围内,价格、续航这才是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大众在中国市场还是表现出了转型的决心,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近期动作频频的安徽大众,“与现有的ID.家族产品不同,ID. UX为用户提供的差异化体验,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设计、个性化的体验、人性化的创新。”这是安徽大众官方对于这一序列的描述。

按其规划,在2027年将会有5款ID. UX车型上市,这其中就包括两款与小鹏合作的产品。

从目前的规划上来看,大众依旧是把纯电动作为转型的主要路径,但是与之前不同的是,未来的大众将不会抱着纯电动一条大腿,而是要开始多条腿走路,这一点其实很像丰田,丰田现在在全球市场所做的就是按其自身规划,在多个驱动能源类型上面布局,不过其并没有将哪一条路线视为主要的路径,而是多点开花,这也就帮助丰田能够更好的适应各个地区与市场,进而创下利润记录。

未来可能是属于电动车的,但是未来并不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现实,这其中将经历多长时间?是完全的目标导向还是市场需求导向?显然市场、行业、消费者都更倾向于后者,所以说现阶段谁也没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灵活应对远比追着目标干更为实际。

过去中国依赖大众,今天大众依赖中国

从目前大众的新能源转型战略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之前是我推出产品,你们的市场来接受我的产品,现在则是你们的市场需要什么,那么我依托本土化来去做什么。

过去的大众可以说是一直稳坐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但在电动化领域,座次早已打乱并重新排序,至此,合资公司的压力自然不可小觑,曾经双方的关系也开始发生转变,中国市场成为了车企依赖的地方。

那么针对这样的变化,车企要做的无非是讨好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单说转型这一块,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显然是合资公司没有想到的,在这种中国速度下,自我革新的要义就是依托本土化来对转型进行提速,并让转型更加彻底。

在北京车展媒体日第二天,大众集团下的软件公司CARIAD进行了全员大会,核心内容就是组织架构的调整,其在中国的业务聚焦在CEA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之上,其基于小鹏的EEA架构打造,双方联合开发,中国市场将完全自主研发这一电子电气架构。

这一架构将涵盖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化核心功能,针对大众化市场,大众集团将全部采用本土化研发,后续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都将统一采用这一规格的电子电气化架构产品,现在的目标是确保在2026年完成量产车的推出。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当下的本土化与之前这些合资公司所提到的本土化完全是两种东西,之前一说到本土化无非是什么大空间、中国人喜欢的配色等等,但是现在呢?软硬件领域直接交给中国来做。

想要追上中国市场变革的速度,显然要更加依靠中国的力量,之前四十年合资的经历可能在这一阶段发生了转变,而新的合资模式或许将会在后续新能源时代成为新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