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深圳脱得扭扭捏捏,武广涨得赤赤裸裸》,说高铁、燃气、涨价仅仅是个开始。

未来生活成本,会全面通胀。很多人不信。

现在,广州已经喜迎水费上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产行业的衰退,意味着一鲸落,万物生。

生字不对,是所有的价格都会

万物升。

以下是正文。

很多人,包括创始人笔记的读者,对房地产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如果,房价只有使用属性,价格的高低,和人民收入水平、房租来比较,是有道理的。

但房地产这个巨兽发动机,绑定了太多的产业。

万叔给你举个例子。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是,ZF卖地的收入,是拿来做修道路、做市政、城市开发,以发展城市的用途。

实际上,这些责任,往往加给了开发商。

地产开发里有个专业名词叫“配建”。

什么意思呢?

你负责这里的地产开发和销售,你就要匹配的建设一些,比如学校、图书馆、商业综合体等。

如果不明白,就理解为,你以前去菜市场买瘦肉,老板总要给你搭一块肥的。

你说,那我不要不行吗?

不行。

商业上来看,当然是产权越清晰、权责越清晰,越好。

但如果都这么清晰、价格和利润空间都这么透明,中间的灰度空间就少了很多。

地方的决策者,能运作、施展的空间就少了很多。

水至清则无鱼。

对于任何一个复杂的利益系统,如果要做出改变,第一步是理清现状。

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叫做解耦

什么意思呢?

今年58同城的姚劲波,写了一个人大代表提议,希望地方政府破除“逐利性执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通过罚款、执法的形式,获取钱财和利益。

怎么破除?

你用利益视角来看,罚款、薅羊毛,对ZF而言是有动力的。

所以要切断这个动力,姚劲波提出,那就把罚没的钱,上缴国库——由中央财政统一使用。

这样,地方就没有动力主动去罚款执法了。

让执法和原本的公平正义挂钩,和利益不再挂钩,这就是解耦。

听起来很美好。

但实际操作中,一旦体系里某些环节解耦,大概率会造成体系产生新的变动。

比如罚没财产不归地方,会不会造成本来该处理的事,也不处理,降低了营商环境?

需要有新的变量、新体系的搭建。

光拆不建,旧的结构垮掉,不一定是好事。

《绝命毒师》里,老白把炸鸡叔弄死,看似黑吃黑,大快人心。

但老白一个化学家,完全没有商业头脑和体系运作能力,很快自己的毒品业务也崩盘了。

为什么人为设计的商业模式很复杂,也很有价值。

因为通过智慧,维系了各种大大小小经济体的运转。

让房住不炒,成为主旋律,目前也是在解耦阶段。

以前开发商有钱赚,ZF让做这个,做那个,都很配合。

现在一事一议,各种谈条件。

以前总是鼓励算大账,算总账,一两个地方亏不要紧,总的赚钱,内部调配就行。

现在最大的发动机熄火,自然就得精打细算,一事一议了。

这是解耦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痛苦。

再比如,我们现在的消费税,都是涵盖在价格里面的。

为什么?

有一部分原因,是ZF不想把和消费者的矛盾,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在这种ZD下,如果你去吃饭,开发票,商家不给开,你会觉得这商家有问题,甚至去举报执法。

因为你的付出是固定的。

但如果税收和商品/服务本身的价格解耦,你吃个饭,交了比如7%的税,你会心疼。

甚至还会动歪脑筋,和商家站在一边,一起想办法避了这个税,分掉这部分钱。

钱没变,但因为商业结构变了,消费者和商家的矛盾,就变成了商家+消费者,对ZF税务的矛盾。

脑子有病的决策者,才会把矛盾引到自己身上来。

教员所说的,团结大多数,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是,把利益、矛盾这些梳理清楚。

用好的制度、体系,天然的吸引利益结构里的某种生态位。

不是请客吃饭说好话,那种肤浅的思路。

话说回来,宏观层面上说,地产大概率是回不到从前老路上去了。

但系统还要维持运转,过去浑水里摸鱼,各凭本事,逐步也要浮现到水面上。

这次涨价,不是开头,也不会是结束。

按现在的情况,生活成本的大通胀,不可避免。

而根据经济增长、价格传导的规律。

当放水、通胀来临,最先涨价的是优质资产,其次是生活消费,再次是工业产品、社会化服务,最后才是各种劳动力成本等……

在这种趋势下,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想办法从后往前挤。

站到价格传导链的上游,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