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曾经的西楚霸王项羽率军,以破釜沉舟之势,与秦主力军展开了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

然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却落得乌江自刎,无言面对江东父老的悲壮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人们惊叹他的作战能力、分析他的性格缺陷,同时也感慨他乌江自刎的原因。

项羽宁愿自杀不过乌江不仅仅是他知耻重义,深感有愧于江东父老,也不是因为他“蠢”。其“幕后推手”也是因为他发现的一个天大秘密,让他丧失理智。

西楚霸王——项羽

若是追根溯源,项羽乃是战国后期被秦灭亡的楚国贵族家庭,且家族世代为楚国大将,这也是后期项羽跟随项梁灭秦的推力之一。

在项梁的培养下,项羽自幼酷爱习武,练得一身武艺的同时,还力大无穷,少年时期便已经锋芒毕露。

在之后领兵抗秦的战斗中,项羽在巨鹿之战尽显作战能力,名震天下,更留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佳话。

项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却让刘邦先一步到达咸阳入主关中称王,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项羽又怎会怕这区区的郡长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攻至函谷关,在鸿门宴请刘邦成为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为项羽的优柔寡断,一味搪塞几次劝谏自己动手杀掉刘邦的范增,错失了杀掉自己劲敌的绝好时机,以致最后刘邦为刀俎,项羽为鱼肉任人宰割,也印证了当时范增所叹“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放走刘邦后,项羽不顾身边谋士劝谏,丝毫感觉不到来自刘邦的威胁。一味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大火连烧秦王宫三个月都没有灭。

并且逆时代潮流,不顾平民反对,复兴旧贵族的分封制,并自封西楚霸王。这与刘邦入关以来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截然相反,可谓自掘坟墓,一点点失去民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上种种行为都在为项羽的惨败埋下伏笔。

乌江自刎,此乃天意

彭城之战后,项羽本欲听取范增意见,一起合攻消灭刘邦。

但是,项羽却中了刘邦谋士张良的离间计,怀疑范增与刘邦有勾结,夺了范增的权。

以至在日后作战中,腹背受敌,粮草不济,只得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项羽一味地与刘邦讲仁义道德,而刘邦可不顾盟约议和的限制,直接撕毁盟约,在项羽东归时出兵将其围于垓下。

四面更有楚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楚军士卒闻歌,皆有些许思乡厌战之感。

此时的项羽不仅要面临军心瓦解的困境,还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爱人离去的悲痛事实,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壮情怀。

一路退至乌江的项羽仅剩28人与汉将大战,当时的乌江亭长极力劝说项羽先行渡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矣”。然而,此时的项羽早已没有了当初雄赳赳气昂昂西渡乌江的气势和破釜沉舟的气概。

项羽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绝了乌江亭长的请求,他的这份坚定和决然来自于“天之亡我”的宿命思想。而这也正是他发现的那个所谓的“天大的秘密”。

在当时的古代社会,人们十分崇尚“乖离鬼神”之说,一切用现在科学技术就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在那个时候就会赋予神力,是天意所在,不得与之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统帅三军、运筹帷幄,“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而如今自己被困于垓下,退至乌江,“罪不在战”,而是天意。正如《项羽之死》中,三次提及“天之亡我”。

尤其是秦末刘邦起事前就曾以斩白蛇的故事制造舆论,向项羽以及其他人传递自己才是真龙天子的信号。

再加上之后刘邦几次化险为夷,项羽又连遭败绩。种种迹象都令项羽更加坚信这是苍天想要亡他,就算自己想要东山再起,也会受到众神的阻挠,这个宿命思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项羽信仰的宿命思想,只不过是刘邦及其谋士的人为策划,何来“天之亡我”。

可是,从项羽幼时锋芒毕露,长大后人中龙凤,以至封为西楚霸王的一生来看,压死骆驼的并非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骆驼本身就放弃了。

项羽悲剧人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