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文化发展出版社“万物”工作室

主理人康梦玥

《新华书目报》记者 繁星

坐在我对面的编辑康梦玥,毕业后即进入出版行业,先沉下心来做了三年的文字编辑。但她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自己独立策划、运营属于自己的图书项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加入人文出版中心的第二个月,她如愿成为了“万物”工作室的主理人。

“万物”工作室隶属于文化发展出版社人文出版中心,它是以发掘国内外优秀生活史选题为工作主线的产品团队。“万物”这个产品群落,经过前辈编辑们的努力和坚持,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出版规模。颇有影响的产品有《黄油:一部丰富的历史》《味道的颗粒》《自行车:一部文化史》等,近期新书《蘑菇:一部真菌奇幻史》已经光鲜上市,接下来还会有《改变世界的十个西红柿:一部酸甜的文化史》等陆续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着,梦玥拿来《黄油:一部丰富的历史》《味道的颗粒》两本样书给我看。爱书的人自带光芒,这话不假。在聊天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她身上散发的年轻的活力,介绍这些书的时候,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光。

当问到“万物”这个概念,梦玥解释说,“万物”这个创意,是受“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皆为我所用”这句话的启发,它表达的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的智慧观念,强调人与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我们接触万物,并深刻研究其中,而后从中有所得。选择“万物”这个概念,也是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国内外优秀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熟悉并受益。

“我虽然是这个产品线的负责人,但是目前的产品积累还都是前辈编辑老师们几年来辛苦经营的,我等于是站在了前辈的肩膀上。不过这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鞭策,会促使我在学习前辈老师们编辑理念的同时,发挥其所长,擦亮品牌,将前辈编辑老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望着眼前这个羸弱的女生,记者心里也掠过一丝顾虑,年轻的编辑资历尚浅,能不能挑起“万物”的大梁,以及产品线后续的持久生产力等问题。

陪同采访的人文出版中心主任段洁看出我的疑虑,他解释说,一条健康的产品线能够持久下去,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至于产品战略、产品定位、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乃至经营理念这些,在部门做整体规划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落实。文化发展出版社历来重视人与产品共同进步,鼓励年轻人主动争取锻炼的机会,社里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年轻人能成长,企业才有希望。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万物”工作室,文化发展出版社人文出版中心还在孵化一条以世界史为主线的出版品牌——“地平线”,也是以工作室形式结组,社里给予资源扶持,规模化运作,由社里年轻编辑担任核心主理人,聚焦大社科领域,汇集国内外重要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专注新思想新知识新资源,以厚密的全栖世界史视角,让历史细节发声,充分展现思想、人文、公共事态的表象和本质。同时,盘活现有已出和未出世界史相关选题,标识化包装,与“万物”呼应,与出版社其他品牌合力,配合新媒体部形成营销矩阵,进一步扩大文化发展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