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中国五天的五一小长假,旅游总收入为1668.9亿元。

相较以往,今年假期游客的出行方面有些许变化,文旅市场下沉明显,四五线城市游和乡村游规模增速极快。

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人们日渐改变的消费密切相关。

较以往相比,如今大家追求的更多的是“吃好、喝好、花费少”的旅行模式。

根据文旅部在节后披露的数据显示:

今年五一人均旅行消费不高,但整体收入要超出去年同期水平12.7%,国内出行人次也较去年增长了7.6%。

网图

如此大规模的增长,不仅意味着国内旅游经济已经彻底觉醒,还表示被视为昨日黄花的文旅市场,未来依旧大有可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68.9亿意味着什么?

不久前,IBM发布了2023年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GDP。

排名第111名的几内亚,去年全年经济总量为1656亿元。

网图

抛去GDP的概念不谈,也就是说,仅仅凭借中国劳动节五天长假的收入,便超越了世界上40%的国家和地区。

这个结论,一方面再次明确了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文旅收入”在经济体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

尤其是“假日经济”,即便是对很多专业的人来说,中国市场的恢复速度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毕竟,就在一年半之前,文旅市场的数据还惨淡得令人不忍直视。

据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数达到了2.95亿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过了13亿人次,日均2.7亿,较2019年同期增长23.7%,较2023年同期增长2.1%。

网图

众所周知,2023的五一小长假是很特殊的,算是大家被憋了三年后的第一个开放的节假日。

国人的游览热情格外高涨,在全社会普遍都在消费降级的今天,它的人均消费水平也维持的相当不错。

虽说人次增量涨幅看着不大,但换算过来数量惊人。

根据2023年的数据可知,全国一天的旅游平均收入大概在130亿元左右,可见“假期”仍然是国人选择旅行的最佳时间。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稳定的增速不同,细数一年来大小长假的情况,能很明显发现,游人更偏向于“小城市”,尤其是“县域游”更是成为了文旅消费的新宠儿。

根据同程、携程等出行app的汇总,能更清晰的察觉出这种变化。

今年五一假期十大热门城市,依旧被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杭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占据。

但在订单同比增速上,“一二线城市小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小于县域城市”的现象非常明显。

网图

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增速达到了11%,而县域城市的平均增速在36%左右,后者足足是前者的三倍。

此外,就连像东北、西部这些曾不受游客喜爱的地区,酒店以及景区订单增幅也达到了100%!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游客旅行意向的选择,也与近期网络上的网红城市大热气氛分不开。比如,哈尔滨和天水的火爆,确实为东北和西部地区带来了不少流量。

放眼国际,今年的五一假期,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也颇为亮眼。

今年1月份,彭博社曾发布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大致为:中国游客不出来消费,让全球旅游业损失1300亿美元。

彼时,这篇文章在网上引发的争议不小,一时间掀起了一阵吐槽之风。

虽然文章槽多无口,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对全球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其实,早在2023年,文旅市场逐渐恢复,国际游就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而今年五一的增速,则更为明显一些。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与清明假期多数选择短期游、周边游不同,今年五一五天的长假,让不少人选择了出国游,出境出游人次占整体游客的27%,较去年同期增长190%。

亚洲地区仍然是国人出行最多的选择,大概占比61.8%。

前往欧洲和美洲的游客,占比为15.4%和13.1%,一些文化不同但旅游项目发达的西方国家,仍深受国人的向往和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出境游的人群中,年轻人占比相当高,90后、00后数量首次超过了50%,自驾游的增幅达到了85%。

结合如今的旅游市场可知,旅行对象在缓慢的进行迭代,未来年轻人将会成为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网图

与此同时,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与出境游类似,国际游客多数来自于亚洲、欧洲、美洲。

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游客是入境游客主流群体,而今年,俄罗斯游客的入境游数量,也有显著增长。

出入境游客选择旅行的方向,受到路程、交通、花费以及政策的影响。

2022年后,各国都努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中国也不例外。

去年年底,我国对许多国家开放了短期免签资格,这些国家的游客增速确实明显。

5月7日,中国延长了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12国免签时间至2025年12月31日,或许也是看好国际游的巨大潜力。

可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在旅游市场即将面对的压力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

自2023年初以来,官方部门无论发布的旅游数据,都会和2019年对比一下。

而这一切,都与一个新鲜词汇““消费降级”密不可分。。

伴随着消费市场的苏醒,“降费降级”这个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民众的生活中。

三年市场寒冬的冲击实在太大,为了尽快改变,2023年初不少省市发行消费券,开始刺激居民消费,可效果并不显著。

反倒是文旅市场一片向好的模式,给了不少人信心。

网图

与很多依旧没有突破寒冬的产业不同,旅游市场的恢复速度几乎是呈反弹式提升。

今年五一假期游客人均消费只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的88.5%,但总体收入却超出2019年同期的13.5%!

在社会广泛对消费降级叫苦不迭时,为何旅游收入日渐提升?

拿今年的五一来说。

首先,是人们对前几年被禁锢在家的反弹式旅行,“报复性消费”的风头还未完全过去,整体消费的提升,至少在3年之内都是稳定的。

其次,虽然游客消费得少了,但是花钱的人变多了。

社会对于外出娱乐的要求,随着自媒体传播技术以及生活压力的提升而迅速增加,大众对于外出旅行放松身心的意向越来越高。

再加上如今交通便利,短期出行既方便又便宜,“旅游”不仅盛行于城市,乡镇游客的数量也有明显提升。

网图

此外,文旅市场前景广阔,且一个城市能辐射的范围最大可蔓延全省,这种方便快捷的GDP增长模式哪个省市能不爱?

而省与省、市与市、镇与镇之间的竞争,也相当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文旅部门几乎使便浑身解数来招揽游客。

于是,大家就看到了,这一年的时间,出圈的文旅城市越来越多,文旅市场内卷的也越来越严重。

而文旅内卷的增强,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急速特升,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也愈发吸引人,极大刺激了文旅市场的繁荣发展。

只是这个“繁荣”,与以往的概念大不相同了。

2023年以来,我国成功出圈的大热旅游城市有三个,分别是淄博、哈尔滨、天水。

淄博是因为烧烤,哈尔滨因为冰雪大世界,天水则以一碗麻辣烫出名。

巧合的是,除了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淄博和天水都是在每年的劳动节之前出圈,五一假期彻底火爆的。

而且这些城市并非一时的“火”,而是长红的“爆”。

网图

今年的五一假期,淄博在“全国热门的三四线城市”目的地中,排名第二,而甘肃天水在热度涨幅最高的城市中,排行第一。

即便是已经过了冰雪季的哈尔滨,作为目的地的机票订单都同比提升了15%。

最重要的是,由于这些城市的长红,甚至还带动了整个省份的GDP。

哈尔滨的大火,更是让东北三省以及附近的蒙东地区都吃到了红利。

网图

可是,市场虽然大,但它也就这么大,旅游这口饭有人吃了,就一定有人吃不上。

比如一些老牌的旅游城市。

其中云南,得天独厚的大美之地,中国人长达20年的旅游目的地,

丽江、昆明、西双版纳、大理,这曾经都是假期挤都挤不进去的城市,采茶、玩水、享受民族风韵,也是不少游客将其作为目的地的主要项目。

可近些年来,云南的旅游隐隐约约不再受游客的欢迎。

网图

2024年五一假期,云南省共接待游客3501.3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49.6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34.8%和230.4%。

这个成绩,即便是放在全国,也是傲视群雄的存在。

不过,它不应该仅止于此。

作为老牌旅游省份,云南拥有其他省份难以企及的风景和宣传优势。

但近些年来,云南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曾有过“宰客”“服务差”“管理不到位”等等的负面控诉。

此类现象年年有,年年更新,年年如此,就是整改不了。

网图

想在云南拥有一场愉快的旅行,主要看遇到宰客老板的概率有多大。

尽管今年的五一数据亮眼,可不少地区游客稀少、景区荒凉是也是事实。

若想改变这种情况,硬件的更新倒在其次,服务质量、风土人情的大幅转变才是真理。

五一的假期经济的种种数据,往往能验证很多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程度,向来对消费市场的整体构造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2024年则更为重要。

不管是国内游,还是出入境旅游,稳健的增长速度皆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完全苏醒,曾被视为“黄昏产业”的旅游市场重新焕发生机,未来依旧大有可为。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2.74亿人次出游 收入1480.56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门户网站:《2024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北青网:《“五一”文旅多点开花,假日经济谋得发展增量》

中国水运报:《“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3亿人次》

作者:又又双

编辑: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