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后,军队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还没有分家,都在一个大锅里吃饭,很长时间内实行的都是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度由公家全包。

经济较好的省份区域,地方政府按照情况给予微薄的补贴。供给制只能是短时间内“不是办法的办法”。五十年代之后,军队系统就渐渐脱离党政系统,施行了军衔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军衔评定牵扯的利益太多,有许多将领都犯了“骄兵悍将”的毛病,自恃功高,不愿甘居人下,抗战电视剧《亮剑》中就有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桥段。当然更多的将领高风亮节,没有忘记参加革命的初心,不去争功抢功。

可有一个将领很奇怪,他为军衔评定发过脾气,却不是为了待遇,这个人就是开国少将李迎希。李迎希究竟是为了什么才会发牢骚呢?

走上革命

1902年,李迎希出生于河南商城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商城多山,与外界交通不便,是一个休闲隐居的好去处。另一方面,密林高山也隔绝了外界的科学技术,因而山里十分贫穷,勉强足够温饱。

小时候的李迎希读过几天的私塾,这为数不多的求学日子,让他粗通文字、算术。然而家中的负担越来越大,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衰弱,李迎希不得不同学校说再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20世纪20年代,均田的春风也吹到了商城县,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在各地开展。李迎希也被这股春风净化了思想,参加了革命。

在商城起义中,李迎希运用智慧,同地主老财展开斗争。后来在先辈的指引下,李迎希当了一名游击队员。在商城县的深山沟壑,李迎希手拿驳壳枪,身背大砍刀,出没于田野溪流,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抗日时期,八路军经过缩编,只有三个师级建制,李迎希也从师长下降为120团参谋长。变的是职衔,不变的是军人信仰。

解放战争时期,李迎希又重新任师长,被组织上派到南方,归华东野战军管辖。这一时期,李迎希大展拳脚,在繁忙的战事中完成了许多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李迎希又被派往山东军区,成为许世友将军的副手,任山东兵团参谋长,属于三号人物。

淮海战役中,粟裕慧眼识英雄,发掘了李迎希这个人才。在工作中,粟裕发现李迎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对于战局的把握,也在众人之上,能够很好执行军事主官的意图和战术,几乎从不犯错,是完美的参谋长角色。

授衔争议

建国后,组织上交给了李迎希一个重要的军事任务,组建工兵部队。工兵又叫工程兵,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

那时,国家初建,人才匮乏,但李迎希并没有叫苦,而是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和设备,建立了工程部队的雏形,为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5年,各大军区进行了大轮换,李迎希也离开了奋斗三年的地方,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授衔时,以李迎希的功绩,本可以被授予中将。然而,授衔仪式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李迎希最终获得少将。

此时,竟有传言称李迎希“不配授中将”。李迎希本不在意军衔高低,但容忍不了他人的诋毁。事后,李迎希修书一封,送往远在华东的粟裕,希望他能为自己证明。

70年代,李迎希因年龄原因,早早离休。可李迎希依然敢于对不正之风进行发声。有一次,军区内运来了一批“王八”,李迎希听说了,便让警卫员去购买。

几个小时过去,警卫员无精打采只带回了两个瘦弱的“王八”,一看就还属于幼年期。李迎希很不高兴,就问到底怎么回事?警卫员说,售货员先卖给司令、政委,接着才给我们,因此这才只有两只小的,大的都被别人要走了。

这件事让李迎希很不痛快,在会议上,李迎希直接说道:“看来我们离休的都是‘小王八’,在职的都是‘大王八’。”李迎希以幽默、风趣的玩笑,说出了心中的不满,也惹得大家一阵发笑。

1981年,李迎希因病在武汉离世,享年79岁,走完了坦坦荡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