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赵构,南宋的开国皇帝,一个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的皇帝,他阴差阳错继承皇位,又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予金人;从收拾旧山河的勇气到不惜斩杀岳飞以向金求和的卑微姿态,宋高宗赵构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纠结的人。

他一生活了81岁,是宋代最长寿的皇帝。这个年纪,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超过他的也没几个,无外乎萧衍(86岁),武则天(82岁),乾隆(89岁)等这几个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长的岁月,为什么要早早就退位,将荣华富贵的帝王生活,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拱手让予他人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为他之前做的错误的决定买单,不退不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大宋江山的国祚绵长。咱们先说第一个原因,这就要从他的职业生涯的开始说起了。

南宋的开国之君

其实赵构能当上皇帝,完全是机缘巧合。赵构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当时金兵南下,赵构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去找金兵谈判。

宋徽宗当然十分高兴,不久任命其为兵马大元帅。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再次进犯,赵构本想立即救援,但是在动身前迟疑了一下,等再赶到开封城的时候,城里已经是满目疮痍,哀嚎遍野。

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都被金兵掳走,嫔妃们的下场尤其惨烈,不时被金兵羞辱。

由于皇室成员几乎都没了,就剩下他一个,所以赵构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就当了新的皇帝,于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继位,定都临安(浙江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就要提一下赵构为什么在救援前迟疑了,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他害怕金兵,担心自己被杀;

另一个则是他希望晚点去,好让自己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好为自己未来做皇帝攒下资本。

虽然如今这么顺利就当上了皇帝,但是金兵的强悍几乎成了他一生的阴影。

他这个人好像很容易活在阴影里,走不出来,这在之后的事件中,断送掉了他整个基因的延续,这也是他退位的第二个原因。

话说回来,南宋建立后,金朝并不打算放过南宋,几次扬言要进攻南宋。在金朝看来,打下一个南宋并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金朝原始野蛮如野兽般的气息,令赵构寝食难安,因此一心只想求和。

但是求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是金朝那边,灭掉你是分分钟的事情,为什么不打?再就是南宋朝廷内部,当时主战派的声音还是挺大的,甚至还为此发动了几次兵变。

赵构只能暂时妥协,重用韩世忠和岳飞等猛将,但暗地里还是想要寻找机会求和。

战还是和?

就在主战派紧锣密鼓准备收拾河山的时候,之前在金国被扣押的秦桧放了回来。

金国之所以放秦桧回来,大概也是知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正好能当金朝的代言人,让赵构知道金朝是何等的强大。

而赵构也是喜欢秦桧的,因为想要和金国求和,秦桧金朝代言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为此赵构还任命秦桧为参知政事,位极人臣。

通过秦桧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求和迎来了曙光。

然而,就在1139年,南宋要跪授诏书的时候,金国又生变故,主战派又占据上风,金熙宗上台,并撕毁和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国打算再次进攻南宋。

若不是岳飞力挽狂澜,南宋怕离危亡不远了。

而宋高宗赵构,最纠结的时候,也到了,正是出于许多的无可奈何和迫不得已,以及自身的性格和政治局势的逼迫,他才做出了早早退位给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赵昚的决定。

此时,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才干,赵构无疑是看在眼里的。

一开始,他也确实有北伐的意愿,在一次对金国的北伐战斗中,右丞相张俊对赵构说,“主上在临安,不足以号召远近。”

而赵构也果真听进去了,并且拒绝了秦桧要一同前往的请求。

这个时候的赵构,还并没有真正的躺平。

但是这次北伐,还是失败了,本应二月在西线出征的岳飞,因为家母去世,便上书朝廷,不等批复便回家守孝,一直到八月才出征,虽一开始势如破竹,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撤军。

赵构此时是无比纠结的,不断地失利让他更加心灰意冷,手下大将的庞大兵力也让他寝食难安。

那时候,南宋朝廷的兵力其实是很弱的,强大的是私家军队,比如岳家军,韩家军。

大概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考量,也是为了自己一心求和的幻想,他向金国承诺,剥夺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并杀掉岳飞。

公元1141年,赵构终于费劲心机与金国达成和约。只是,他幻想中充满鲜花和太平的日子,并没有因和约的签订而到来。

而杀掉岳飞的悔恨和因此承受的全国的怨恨,正断蚕食着他本就疲惫不堪的身躯。

公元1159年,金国再次发动政变,完颜亮篡位,1161年,金国再次率大军压境,此时的赵构完全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每天都提心吊胆,正值中年头发都白了。

他自以为忍辱负重换来的和约,最终感动的也只是自己罢了,他此时听到金兵进犯,完全是乱了阵脚,竟然说什么“欲散百官,浮海避敌”。

简直是被金国吓出了心里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岳飞的愧疚

与秦桧合谋杀掉岳飞,可能是他最大的错误,这让他和秦桧一起背负了千古骂名。

赵构这个人,前面说过,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执念太深,总是走不出自己的世界。

看待问题的视角狭隘,而又偏执,他在没有分析清楚国内外大势的时候,由于被金国吓破了胆,便从心底里认定了只有求和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在没有仔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只是出于自己对金的恐惧和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就将民族英雄岳飞匆忙处死。

应该说他之后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这在宋孝宗的诏书中,可以明确的看出。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六月(1162年),宋孝宗继位,七月,颁布诏书,为岳飞昭雪,“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古代皇帝的庙号很能反映出他们的为人,宋孝宗是个“孝”字,那么他颁布的诏书,很难说没有赵构的授意,且赵构虽然退居二线,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赵昚是赵构的养子,因为赵构将皇位让与自己,他心中无疑是感激的,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这个诏书大概率就是赵构的意思。

据史料记载,赵构经常在梦里梦到岳飞,他的梦里,大概也时时响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灵魂拷问吧。

所以说他其实早就想退居二线了,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1162年,机会来了,恰逢此时完颜亮后院失火,宋军胜利,他也趁此机会明哲保身,将皇位赶紧让出去了。

对于自己前半生的种种错误,他无疑是有自知之明的,赵构从智商来说,应该是挺聪明的,只是格局太小,只在乎自己的得失。

失去生育能力的赵构

他退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赵构其实已经失去了生育的能力,无法继续传宗接代了。

1128年,史料记载,“比江都宫中方有所御幸,而张浚告变者遽至,瞿然惊惕,遂病痿腐,故明受殂后,后宫皆绝孕。”

意思就是说,他被金兵吓到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对于赵构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不过他是在1132年左右才知道自己无法生育的这件事的。

既然无法生育,那么只能物色继承人了,

让位给宋太祖的后裔——赵昚,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最大程度的保留南宋的基脉,并且赵昚很孝顺赵构,这也是他比较看重的一点,也便于在后台继续控制朝政,而不用正面去承担风险。

结语

可以说,赵构的一生都在算计,金兵来袭时算计着怎么投降,大势已去时想着怎么明哲保身,做错事杀错人之后想着找秦桧背锅,时机合适时便继续算计着退居幕后。

他的一生,无疑是复杂纠结的一生,蝇营狗苟,考虑的都是自己,

那种民族的自豪,文人的骄傲,武将的勇猛,在他身上,都是几乎看不到的,

他倒是像一个市井小民,算计着该怎么让自己苟活于乱世。

或许正是处于乱世之中,所以岳飞,韩世忠身上的那种不屈的民族气节才更加令人景仰,

时至今日,《满江红》不屈的低吼,依旧回荡在中华的大地上 。

而赵构的窝囊,也将被历史所铭记。

参考资料:

《宋史》

《金佗续编》

《岳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