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话也是来自于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最初为刘邦效力是通过萧何介绍的,后来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这个成语典故,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萧何反复小人,而实在是君心难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称帝之后曾做出过“白马之盟”的举动,他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怕那些异姓王造反,同时也是对那些开国功臣的打压,怕他们功高盖主。萧何这样没有异心的人后来都被刘邦怀疑,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让我们看看历史上是怎样风水轮流转的。

心思机敏,慧眼识珠

萧何是沛县人,也是一个满腹才华的有学问之人,凭借着人人能力在沛县混上了芝麻大的小官,平时为人处世时他的心思非常机敏,别人走一步看一步,他走一步看百步,不说是未雨绸缪,却也有着辨人识物的极高眼光,比如刘邦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邦当年也是个小官,泗水亭长,刘邦非常欣赏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平时里广结好友,对待朋友也非常够义气,一来二去萧何与刘邦志同道合成为了好友,并且以自己的职务之便,暗地里帮了刘邦的不少忙。萧何之所以这样善待刘邦,就是他慧眼识珠,认为刘邦非池中之物。

后来刘邦押解囚犯去修秦皇陵时,因大雨犯人逃跑了不少,刘邦知道到了地方也没办法交差,索性就遣散了众人,剩下几个无处可去的就跟随了刘邦逃向了芒砀山,县令知道此事就抓了刘邦的妻子吕雉,结果被萧何暗中通融将吕雉保释出来,这才有了之后的“吕后”,否则吕雉早就死在了牢狱之中。

推荐韩信,扶龙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逐渐遍布全国,秦国各地方势力纷纷跟着起兵造反,藏身在芒砀山的刘邦与萧何一商量,趁机起义,杀了沛县县令,刘邦自此被称为“沛公”,可以说萧何与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他们都是跟随刘邦的开国元老。

当刘邦抢先一步占领了咸阳时,他被眼前的金银与美女所迷惑,在樊哙等人的提醒下,刘邦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此时的萧何不贪财也不迷美女,凭借着多年的为官经验派兵包围了丞相御史府,并不准任何人出入,其目的是想掌握秦国财政实况的第一手材料,这让刘邦对此又敬又愧。

萧何得知韩信带兵非常厉害,便邀请韩信为刘邦效力,结果刘邦没当回事,韩信就半夜逃跑了。萧何听到消息后来不及告诉刘邦,便直接去追韩信,刘邦知道萧何找不到,以为萧何也跑了,后来看到萧何问,为何而跑,萧何才说出了月下追韩信去了。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不负众望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二人都立下了扶龙之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称帝之后,手里跟着一起打天下的基本都被封为王侯将相,但韩信居功自大,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尤其在刘邦与项羽争斗的关键时刻,韩信摇摆不定,逼迫刘邦封他为王,让刘邦为此非常忌惮,江山社稷刚刚稳定时刘邦就拿下了韩信的皇权,贬他为淮阴侯。

这时候陈豨造反,韩信被贬心里不是滋味便与陈豨私下里串通,意思是说,你在那边反,我在这边接应,结果这事被韩信的家臣告密,刘邦此时正在攻打陈豨,家里的吕后得知此事就找萧何商量办法,于是萧何就给吕后出了个主意。

对外假称刘邦已经把陈豨捉拿回京,让朝臣都进宫庆贺,韩信听到消息后对此深信不疑,当初他留在刘邦身边就是萧何的原因,他不认为萧何能害他,结果韩信进宫后被埋伏的刀斧手拿下,韩信死前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说后悔当初没听蒯通的话直接造反,最后栽在了妇人和小人的手里。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求自保,自毁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