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捞之士,美誉其行「沧波探宝」,专司深渊探古,索隐海隅,搜罗沉睡千载之瑰宝,赖海中遗珠以为生涯。

昔阿姆斯特丹希尔顿之楼宇,佳士得拍卖盛会,陈列华夏文物十五万计,悉数出自海捞之手。

「捞」字寓含,实为求财之志。粤地俚语,北客南迁,男曰「捞仔」,女名「捞妹」,皆指南行谋生、逐梦财富之路。「捞金」「捞食」与「捞家」,此皆言外出奋斗,以期财资丰盈。

世人皆知创业之法,无论「正途」、「偏锋」,能致富者,皆可谓坦途。正道固然可获初成之利,旁门左道亦非无可能。是谓「捞偏门」也。古谚有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捞术,古来有之。

吾昔曾著文,题曰《先搞钱,再谈凉州文化》,意旨昭然。回溯西晋,鲁褒于《钱神论》述曰:钱之为物,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此言诚不虚矣。钱虽无言,却能改玄黄,移人心,令贫者富,使弱者强。财量之巨,实为世之神器。钱之流转,犹如川流不息,其内含乾坤,外应天地,既为民生之需,亦为文化之基。故而研习凉州文化,不可忘却孔方之功。

众人皆遨游于捞海,各展其技,或雅或鄙。平台逐浪热点,自媒体如鱼得水于流量之海,网民于信息之洋觅真知灼见,上层者谋人心,劳作者积经验。吾亦奋力其中,欲求价值所在,然虽勤劳不息,所得唯有虚名微利,身名俱损,几成「贩号」、「丐文」之辈,虽造就网红数枚,个人所得,终觉微乎其微。

吾作文,初衷不过求关注,以获流量,进而图财图色尔。吾非超凡脱俗之人,于金钱面前,众生皆归于尘俗。

昔年懵懂,误以为触网即可明理,览百家能辨是非。今悟,智者于书卷、戏剧、网络间愈发慧眼如炬,而迷妄者观之,其惑更深。对愚忠行为之愤,源于亲身之痛,世人舍实求虚,溺于虚拟网恋,实为不明是非轻重之态。

世人皆捞,各取所需。或于学海捞智慧,或于商海捞财富,或于情海捞温馨,各循其道,以捞为舟,浮沉于世,求索不息,相互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