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203年六月的一天(汉王五年),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刘邦不仅要忍受气候的炎热,还得克制内心的煎熬。

近两年楚汉之争,刘邦败了又败。这一年早些时候,刘邦趁项羽伐齐的时机,一举攻占彭城,夺下楚国都城,可还没高兴多久,便被项羽率领的三万楚军杀得狼狈而逃。

刘邦向西退去,驻守荥阳,想跟项羽再来几个回合。结果仍是不尽人意,汉军依然敌不过楚军,或者说打不过项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是荥阳被攻破,刘邦逃到成皋,又被项羽攻破,刘邦的人都逃散了,身边仅有个夏侯婴。刘邦只能去赵地找韩信,韩信手里还有一支精锐汉军。

《史记·淮阴侯列传》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

韩信、张耳手里的汉军,先灭魏国,又灭赵国,士气正值巅峰,可以拿来同项羽一战,一些乌合之众怕是敌不过项羽。一想到56万大军败亡于彭城,刘邦一阵阵无奈:不是我无能,是项羽太强大。

刘邦必须去韩信军营,却又有些疑虑。他是汉王,汉军最高统帅,但现在身边毫无保护力量,又怎么能保证张耳、韩信没有异心?于是他停留在传舍(古代旅店、饭店)内,细思良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十月(秦国历法中一年的第一个月份是10月,所以10月要早于6月),韩信、张耳平定赵地,紧接着韩信就替张耳请封赵王。刘邦可不相信他俩没串通好。

刘邦心目中的汉王朝,要建立郡县,同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而不是更早的战国。经历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十年,证明一个统一的政权才能令天下太平,六国分封不可行。

刘邦本想着拒绝韩信的请求,将赵地如同魏地一样变成汉国的郡县。最终还是理智压制情感,刘邦封张耳为赵王。无论如何,封张耳为王这事,利大于弊。

天下仍乱着呢,齐国、彭越、英布,还有最强的项羽,诸人仍不断大战。刘邦最大的对手是项羽,但光靠汉军可不行,他得拉拢除项羽外的任何势力。张耳便是第一步旗。刘邦告诉其他诸侯:帮我打项羽,你们还是诸侯,甚至比项羽分封的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眼前的张耳、韩信大营,刘邦认为自己不能贸然进去,人都是有野心的。张耳虽然是赵王,不过这个赵王却要听汉王的话,但汉王没了呢?

当年楚国反秦,项梁身死,楚军大权被宋义掌控,项羽通过杀掉宋义,才再次执掌楚军大权。刘邦不愿当宋义,谁敢保证张耳、韩信没当项羽的想法?刘邦眼珠一转,有了!

第二天刚蒙蒙亮,刘邦乔装打扮后,便动身前往军营。军营岂是随便能进的?否则韩信也不会有连灭魏赵的战功。刘邦佯称汉王使者,骗进军营。

刘邦本是汉王,拿出自己的信物不难。刘邦先找上军营中自己的绝对亲信,让对方证明汉王的身份,小兵没多少机会能见到汉王真面目。刘邦为何确定这个亲信不会背叛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不是担心韩信会不会反叛,而是担心韩信看到孤身而来的刘邦产生反叛的心思。韩信的权力来自刘邦,麾下将士、士卒更是来自汉军,他还没造反的资格。

假如韩信看到独自来的刘邦,心中生出不可抑制的想法:杀掉他,我就有争霸天下的资本了。若刘邦死了,韩信麾下忠于刘邦的人无论怎么选择,都不会选个死人。

刘邦不管韩信究竟会不会这么想,但他知道决不能给韩信这个机会。至于上面提到的“亲信”,他杀了刘邦,又不会获得更好的利益?刘邦早已考虑清楚一切。

刘邦被“亲信”领着,来到韩信营帐,拒绝韩信亲兵的通传,一人进入韩信营帐,拿走韩信的印符。印符是古代将领指挥军队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