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简介(51)》(以姓氏拼音为序)。

童坦君院士(2005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坦君(1934年8月15日—2022年12月25日),浙江宁波(今江北区庄桥街道 [14])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坦君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78年被教育部选拔为中美建交前首批访美学者;1981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结业证书;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22年12月25日逝世 。

童坦君主要从事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

童宪章院士(1991年当选)

童宪章(1918年1月10日—1996年1月31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扬州,石油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童宪章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47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副工程师;1949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工程处副处长;1951年—1978年先后任西北石油管理局主任工程师、胜利油田工程师、胜利油田石油部采油主任工程师;1978年,先后任石油工业部外事局顾问、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1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童宪章长期从事石油的勘探、钻采和开发工作。

涂长望院士(1955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涂长望(1906年10月28日—1962年6月9日),湖北武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气象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央气象局局长。

涂长望1929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获气象学硕士学位 [2];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任教于浙江大学;1942年任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12月任中央军委气象局局长;1954年8月—1962年任中央气象局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2年6月9日逝世,享年56岁。

涂长望长期从事长期预报、农业气候、霜冻预测、长江水文预测、气候与人体健康、气候与河川水文关系等气象领域的研究工作。

涂光炽院士(1980年当选)

涂光炽(1920年2月14日—2007年7月31日),出生于北京。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涂光炽于1937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194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到中国,并担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1年至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至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7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涂光炽早年参与和领导了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领导了地球化学所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从事层控矿床、铁矿及金矿研究。

涂治院士(1955年当选)

涂治(1901年7月1日—1976年3月30日),湖北黄陂人,农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

涂治1924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和作物育种学;1931年任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1935年—1939年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1940年任新疆高级农校教务长;1941年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农科主任;1944年任新疆建设厅顾问;1946年5月任新疆学院教授;1952年8月任八一农学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任新疆农科院院长;1976年3月30日逝世,享年75岁。

涂治毕生从事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

屠守锷院士(1991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湖州人,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生前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

屠守锷于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 ;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任美国寇蒂斯飞机厂工程师;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副教授 ;1947年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教;1957年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结构强度研究室主任;1961年9月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兼第二设计部主任;1965年7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兼第一设计部主任;1982年先后任航天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兼一院科技委主任 ;198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屠守锷毕生从事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研究工作。领导参加地空导弹初期试制;研制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研制洲际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等。

万卫星院士(2011年当选)

万卫星(1958年7月1日-2020年5月20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主任。曾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万卫星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1984年、1989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5月20日,万卫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万卫星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

万哲先院士(1991年当选)

万哲先(1927年11月7日—2023年5月30日),男,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8年万哲先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历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5年获得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2017年出资在山东理工大学设立“万哲先院士教育奖励基金”。2023年5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万哲先主要从事代数学、组合论研究,在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和编码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