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虽然是封建社会的终结,但依然有属于它的辉煌时刻。顺治早逝之后,朝政在康熙皇帝手中走向繁荣,他除鳌拜掌权,解除内忧,平定三藩消除外患,还亲自征讨噶尔丹,收复台湾,为后期清王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对于康熙来说最闹心的事可能就是“九子夺嫡”这一事件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储君册立方面争执不休,直至康熙病重身死。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却点名要隆科多为自己陪葬,这是为什么?雍正在后来继位之后才知道父亲的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嗣危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此前的明朝就已经废除了活人殉葬这一制度。并且清朝为了在入关之后获得民心和一众汉族官员的支持,是定然不会再延续这种残酷行为的,所以康熙口中的陪葬,并不是真的要置隆科多于死地。

康熙这样的举措首先和当时宫内环境有关系,九子夺嫡是康熙年间乃至整个清朝最为激烈的宫斗剧。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往日的兄弟情深不复存在,尤其是康熙对太子的两次废立也加剧了斗争的恶化。

康熙皇帝的长子乃是胤禔,但因为他的生母是惠妃,所以并不能算是嫡出,最终康熙将二阿哥胤礽立为皇太子,这就让能文能武的胤禔有些不服气了。后来胤禔与三阿哥一起被册封为郡王,从此大阿哥成了皇太子之外地位最高的存在,这也为后面的皇位争夺埋下伏笔。

大阿哥天真的认为,既然自己是地位仅次于太子的皇子,那么太子如果死了,自己岂不是顺理成章成为新的储君?于是便开始在宫中处处针对老二。

但因为操之过急,大阿哥竟然在康熙废掉太子之后表示自己可以去杀了他,这引起了康熙的不满,不久后三阿哥揭发胤禔曾用巫蛊之术诅咒胤礽,康熙因此大怒并将大阿哥圈禁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胤礽自以为在宫中没有了威胁,便开始逐渐张扬跋扈,骄纵无礼,甚至对自己的兄弟都大打出手,最终因为和国舅索额图妄议国家大事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在某次出行期间,康熙发现胤礽竟然在半夜偷偷窥探自己的帐篷,对他彻底失望,直接将其囚禁致死。

三阿哥胤祉颇有才华,原本是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存在,但因为不懂人情世故,在敏妃的葬礼期间剃发引起了康熙的不满,皇位最终由四阿哥胤禛继承,他在储君的这场大争斗之中表现较为低调,但却拿准了皇帝的心思。

无论康熙做什么决定他都没有提出异议,在前面几人倒下之后,皇位自然是胤禛继承,他就是将来的雍正皇帝。

在这场巨大风波之中,隆科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太子第一次被废除的时候,隆科多和大阿哥的关系就已经显现,两者之间来往密切,但因为接下来大阿哥的诅咒事件让隆科多开始谨慎了起来,康熙见此人识时务,便将他任命为步兵统领。

陪葬原因与雍正的领悟

其实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初就知道,自己的父亲康熙皇帝是不可能让隆科多陪葬的。从大阿哥的密友到后来的步兵统帅,康熙能选择将自己的亲儿子圈禁而不动隆科多,就足以说明此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后来几番敲打之后,隆科多成了对康熙最忠心的臣子。

得益于康熙的重视,隆科多不仅担任了重要职位,还成为康熙驾崩之后唯一接受遗诏的大臣。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康熙让隆科多陪葬,那么将无人宣读自己的遗诏,这对大清江山绝对是巨大的危害。

这些皇子在自己尚在的时候都争夺不休,如果让唯一知晓遗诏的人陪葬,那么将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为了后面的大清江山着想,康熙都不可能让隆科多陪葬,他此举是为了给胤禛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在提出陪葬事宜的时候,当时身为四皇子的胤禛上前为其求情,一番劝说之后康熙不仅没有让隆科多陪葬,还提升了他的爵位,此时的胤禛只以为自己保住了一个大臣的性命,殊不知此举是稳定了自己今后的皇位。

康熙在畅春园驾崩之前,总共召见了八个人,除了隆科多之外,其余七人都是皇子,并且其中四位还是参与了当年九子夺嫡的,四阿哥胤禛当时正在其他地方祭天,但并不影响遗诏的宣布。

康熙在说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之后便去世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隆科多没有丝毫耽误,在胤禛回京正伤心之余将其打断,劝说他国不可一日无君,当下之大计是继承皇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胤禛才得以成为雍正皇帝,其实隆科多有这样的行为,也是惦念着当年康熙让自己陪葬时,四阿哥求情保住了自己一命,雍正也是在后来登基之后才知道了父亲的用意,他是为了让隆科多彻底站在自己这一边。

试想一下,如果胤禛和隆科多之间没有这样一层关系,而恰好皇帝去世的时候他又不在畅春园受诏,那当时在场的四位皇子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拿到遗诏,如果隆科多没有和胤禛的关系,那便可以为了保全自己随意修改遗诏。

正是为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隆科多才会为胤禛着想,不仅在第一时间召他回京,还在第一时间当众宣读遗诏,稳定了他皇帝的位置,这才是康熙下令“陪葬”的真正用意。

在雍正继位之后,对帮自己坐稳皇位的隆科多自然十分要好,但此人后来也是恃宠而骄,在朝中结党营私,甚至直接和皇帝对立,最终被雍正以四十一条罪状囚禁直至死亡。

结语

雍正在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之后,也从隆科多的放纵吸取了教训,不再光明正大册立太子,而是实施秘密立储制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皇位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