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不久前,一则西安fa院发布的通告在网络上掀起不小的波澜:

“罪犯史泰龙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图片来源:网络

吃瓜群众顺着信息点进去一看,才发现此“史泰龙”非彼“史泰龙”。

有网友说,估计他的父亲是史泰龙的粉丝,所以才给儿子取了偶像的名字,只可惜,同名不同命。

他没有如父母期望的那般成为明星,甚至没能成为如你我一般正直善良的普通人,而是在歧途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最终,一声枪响过后,他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根据后续调查,史泰龙出生于1995年,在他短暂且仓促的一生中,有一大半的青春岁月,是在监狱中度过。

有人戏称,他的过往,和电影《第一滴血》中兰博的“反抗精神”相重合,但是,他们一个是反抗不公,彰显正义;

一个是践踏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只为谋得一己私欲。

从17岁时起,史泰龙就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六个月,这不是他犯罪的起点,在此之前,他就沾染上小偷小摸的恶习,但碍于年龄因素,并未受到惩罚。

直至临近成年时,犯下抢劫的重罪,才终被判刑。

但五年的牢狱生涯并没有让他反省自身过错,甚至在缓刑期内,又因盗窃罪被捕,由此被撤销假释,并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半。

直到2019年才被刑满释放。

但回家务农的史泰龙依旧不安分,仅过了半年多,便重操旧业,伙同他人来到西安市的某小区里行窃。

10天后,民jing在地铁站出口将史泰龙抓获,并在其租住处搜到尖刀等物品。

当时,为了戴罪立功,史泰龙提出配合jing方抓捕自己的同伙。

当他们驾车押解他来到同伙的居住地楼下时,由辅jing张某某和另一位民jing崔某某在车内看管史泰龙,其他人员下车准备实施抓捕。

趁着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时,史泰龙趁机取出车上所放涉案物品中的尖刀,猛地捅刺张某某胸部和崔某某左臂等处,之后劫持了一辆汽车逃跑,中途还不断与他人发生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最终,被刺伤的张某某因心脏和肺脏被刺破,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年仅21岁。

而逃跑的史泰龙也在第二天便被逮捕归案。

就这样,一起原本并不严重的盗窃案,只在一念之间便演化成血案,而这一切的代价,却要由一个年轻辅jing的生命去买单。

02

一审判决时,史泰龙对自己的死刑判罚并不认同,甚至提出了上诉。

对此,小屿只能感慨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与其说对逝去的生命有所愧疚,不如说是对死亡的恐惧更胜一筹。

毫无疑问,法院没有采纳他的狡辩,在铁证面前,一切的借口都是徒劳。

2024年3月21日,在验明正身后,史泰龙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只可惜他的生命,换不回那个21岁便因公牺牲的辅jing。

同样是最好的年华,一个用鲜血捍卫了法律的权威和自己的誓言,一个却被在罪恶的轨道上一路滑坡,最终在歧途里越陷越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曾经在书本上百读不厌的话,放在现实中,却是难以践行的准则。

以史泰龙的成长为例,17岁时的抢劫,一定不是他的初犯,只是青春岁月中的犯错,会被很多人以“不懂事”为借口敷衍了事。

但毫无底线的原谅不会换来幡然悔悟,只有愈加失控的欲望。

据著名犯罪心理专家统计,很多孩子的最初犯罪,都是以盗窃为契机,然后逐步滑向深渊。

所以,很多看似残忍的罪责,实际上早在他成长之路上,便能寻得踪迹。

问题不是出自眼前,而是源于过去,每个人在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一切,投射在成年生活中便会形成一条轨迹,让人按图索骥地探寻,追迹。

图片来源:网络

一位国外的犯罪心理学家说:

“一个人不可能在35岁的某一天突然由一个绝对正常的人转变成完全邪恶的人,暴力人格形成的关键在于童年。”

大量案例表明,那种残忍、冷漠、狠毒的犯罪人,童年时大多有过无助、缺乏关爱、生活坎坷的经历。

回看史泰龙短暂且仓促的人生,一路的跌跌撞撞,总是被罪恶的藤蔓绊住脚跟,所以有人说他是“天生坏种”。

但要明白,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究其根本,是无数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晦暗人生。

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在不断重复的循环里内耗,希望求取爱的馈赠,却将自己推入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其实,史泰龙的犯罪经历,让小屿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起案件。

事情发生在遥远的20年前,2003年的盛夏,一个作案30余起,杀害四十多人的连环杀人犯在沈阳落网。

当抓到这个跟jing方斗智斗勇8年的杀人恶魔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很难相信,这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瘦弱男子,居然犯下累累血案。

而这一切的悲剧,早在童年时期,便落下伏笔。

他说,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感受过家庭的幸福和童年的快乐。

酗酒的父亲,破裂的家庭,让他像个皮球一般被亲戚踢来踢去,稍大一点,便逃出来谋生。

从最开始的乞讨,再到小偷小摸,最终变为抢劫杀人…

有一次,在抢劫一户人家时,他将利刃刺到一个八岁男孩的脊椎神经里,导致其高位截瘫,这之后,他后悔了很久,认为如果自己当初能一刀杀了他,或许孩子会少一些折磨;

还有一次,他在抢劫一对情侣时,面对女孩的苦苦哀求,依旧没有动摇,而是一刀毙命,因为在他心里,让对方少一些折磨,就是最大的仁慈。

对“爱”偏执的期待,以及对童年时期匮乏的物质追寻,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越发偏激,用错误的方式不断自我弥补,却越陷越深。

一个从小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会懂得爱别人?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过快乐的人,怎会拥有阳光健康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尊重过的人,怎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一个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人,怎会善待他人?

未来,是过去的人生按图前行的轨迹;

童年,是投射给漫漫人生之路上的影子。

每一个淡漠和麻木的面具背后,是痛苦和绝望的无底深渊。

在文学作品里,少年犯幽微隐秘的成长史、犯罪史被细腻而深刻地揭露,但在现实中,他们的成长史往往被一笔带过,被不解与愤怒吞噬……

在阳光不曾照耀过的地方,那些荆棘丛生的角落里,他们经历过巨大的伤害,羞辱,不曾体验过何为爱,也不知道如何转化对外的暴力。

在一次次的错过中,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而如何做那束驱散阴霾的微光,如何避免更多孩子滑入深渊,则是全she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