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长津湖之战是一场典型的高寒山地村落和交通线作战。战场受地形条件约束,作战行动被限制在特定的“线”和“点”上。

所谓“线”,是指长津湖两边蜿蜒曲折、可勉强通行车辆的山间道路,以及中沿湖地区伸向海岸的交通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点”,是指坐落在道路附近的几个有战役战术价值的村镇,以及沿途几处山口要隘和重要高地。

1、长津湖战役的“点”与“线”

从地势上看,整个长津湖战场由北至南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以湖西的柳潭里,湖东的新兴里、内洞峙为顶端,分别沿两条公路向南,在下碣隅里交会,形成一个环湖三角地带。

长津湖地区主要交战行动,大多在这一地带展开,攻坚与固守、包围与突围的斗争最为激烈。

下段,从下碣隅里往南,经古土水、黄草岭、真兴里,沿山间公路盘旋而下,最后到达咸兴、兴南。

在这一段,美军的主要作战行动是以连续攻击来突破志愿军的阻截,撤离战场;志愿军的主要作战行动是层层设阻,竭尽全力加以堵截和追歼。

长津湖地区的特殊地形限定了战场的基本轮廓,也将双方作战行动同时或相继聚焦到几个点上。

战役的进程和结局,主要取决于这几个焦点上的对抗结果。

这几个点,自北而南,依次为新兴里(长津湖东、西两岸各有一个新兴里;湖西的新兴里位于下碣隅里和柳潭里之间;湖东北的新兴里,位于后浦和内洞峙之间)、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水和真兴里。

长津湖之战中争夺最为激烈、对整个作战进程和结局影响最大的几场战斗,就发生在上述几个点以及将这几个点连接在一起的交通线上。

从态势上看,中美两军在长津湖地区的兵力都撒得比较开。

在“线”上,双方兵力都是分散的,而在“点”上,兵力又相对集中,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大战场、小焦点”的局面。

第9兵团3个军、12个师,总兵力15万余人。当面“联合国军”2个军(军团)、5个师,另有1个工兵旅、1个陆战团、1个陆战队航空兵联队,总兵力10.3万余人,其中,美军7.86万人,英军234人,韩军2.55万人。

东线战场还有少量朝鲜人民军部队,主要在东北山区和沿海岸一带采取袭扰、阻滞行动,阻敌向边境地区推进,并在敌后展开游击战,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按志愿军方面计算,东线“联合国军”一线作战兵力共9万余人,第9兵团作战兵力与之相比,占有1.76:1的优势。

仅就这个对比而言,第9兵团的兵力优势并不明显,但由于其主力集中于长津湖地区,攻击发起时一线展开了2个军,而美军在长津湖地区的兵力总共只有4~5个团。两相比较,第9兵团的兵力优势实际上还要大一些。

可见,在态势上,第9兵团一开始便处于有利地位。

2、九兵团的“优势”

第9兵团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入朝鲜的。

在向长津湖地区开进时,各部采取严密的伪装措施,效果之好令人赞叹。尽管美军拥有现代化侦察手段,又正值远东空军出动大量飞机对北朝鲜实施大规模空袭期间,但对第9兵团十几万大军的长距离运动,美军竟然毫无察觉。

这就使第9兵团一开战便达成了战役战斗的突然性,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东线“联合国军”部署的最大缺陷是兵力分散,孤军突出,易被各个击破。

由于地形限制,美军、韩军只能沿长津湖两边行动,兵力配置在山区通道及其附近,一条通道即为一个独立作战方向,长津湖两边及各个通道间的横向机动十分困难。美军3个师、韩军2个师,除1个美军师担任后方警戒外,其他4个师分别沿4个通道并列向前,相互间缺乏支援、配合,每个点上的兵力都不足以形成有力的拳头。

以柳潭里新兴里(湖东)、下碣隅里三个点为例,开战前,美军在新兴里地区只有一个临时调来的团级战斗队;下碣隅里地区仅有一个完整的陆战队步兵营;作为主要攻击出发地的柳潭里,起初也只有一个陆战团,直到攻击发起前一天,才将担任主攻任务的另一个陆战团调到那里(实际到了两个营)。

由于山地通行条件差,美军机械化、摩托化机动能力也被打了折扣,如在柳潭里地域,攻击发起前只开进去一辆重型坦克。这种状况,使得美军作战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志愿军抓住美军正面间隙大、翼侧暴露、兵力分散的弱点,确定了“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这一方针,第9兵团战前设想了数个方案,攻击发起前最后定下的部署是:

第27军沿长津湖东、西两边实施正面攻击,第79师攻歼柳潭里之敌,第80师攻歼新兴里之敌,第81师主力担任左翼警戒,第94师为预备队;第20军在长津湖西南实施侧后攻击,第58师攻击下碣隅里并切断长津湖东、西两边敌人的联系,第59师在下碣隅里和柳潭里之间实施隔断,第60师攻击古土水以断敌后方补给,第89师攻击社仓里以保障左翼安全;第26军作为兵团预备队,同时向东警戒,防止已进至惠山之敌向志愿军侧后方实施攻击。

预定的作战步骤是:

首先歼灭第1陆战师主力于柳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之间地区,尔后视情况发展,续歼增援之敌或追击南逃之敌。全兵团展开成一个梯队,一线2个军,留1个军(第26军)在后方作预备队。

在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三个主要攻击点上,攻击发起当日的兵力对比如下:

柳潭里地区,当日投入第27军第79师3个团,共9个步兵营。当面美军为第1陆战师第5、第7团组成的2个团级战斗队,共7个营(5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又2个炮兵连)。
新兴里地区,当日投入第27军第80师3个团和第81师1个团,共12个步兵营。当面新兴里、内洞峙一带为美军第7师第31团战斗队,共3个营(2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及其他作战、勤务分队。)
下碣隅里地区,当日投入第20军第58师3个团,共9个步兵营。

该地美军为第1陆战师第1、第7团和第11炮兵团各一部,约有1个步兵营、1个机炮连、2个炮兵连、2个工兵营(各一部)和其他许多零散的指挥、保障单位。

可见,攻击发起之时,志愿军在上述三个点上均形成了一定的兵力优势。其中,新兴里、下碣隅里的优势较大,达到4:1甚至更多;柳潭里地区优势相对较小,不到2:1。

由于地形限制,志愿军上述兵力优势,在实际作战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作兵力对比计算时那样明显。

这里有一个制约因素:

当对一个点实施攻击时,正面不可能展开过多兵力,在很多情况下,兵力多的一方反而会因投入兵力多、攻击队形密集而遭致火力杀伤,往往损失更大。

3、美军的“优势”

志愿军最大的劣势在于攻坚火力相当薄弱。

就炮兵而言,在柳潭里地域,第79师只有1个山炮营(9门75毫米山炮)参战,加上全部团属轻便炮兵,共有各式轻型火炮(口径82毫米以上)48门。而当面美军按建制单位计算,共有75毫米无坐力炮20门、81毫米迫击炮20门、107毫米重迫击炮24门、105毫米榴弹炮30门、155毫米榴弹炮18门。

就整体毁伤效能而言,强过志愿军许多倍。

第9兵团各军、师在这次作战中均未在本级编组炮兵群,所属炮兵全都加强给了担任主攻的步兵团。

虽然这是一种常用做法,但由于当时志愿军团一级指挥员大多不具备组织指挥炮兵火力的能力,不会制订严密的火力计划,也不大会组织步、炮协同,在此情况下,把炮兵全部下放到团一级,实战证明效果是很差的。

这些加强到团的炮兵,有的因掉队未能参加战斗,有的被指挥员放在一旁没用,有的只给了第一步任务而没有给后续补充任务,炮火运用零打碎敲,加上弹药供应不足,使得原本就很有限的炮兵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反观美军,不仅炮兵火力占绝对优势,而且步、坦、炮之间协同密切,弹药供应充足,作战能量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

除炮兵外,美军在火力方面还有两大强项:

一是有强大的航空火力支援:二是步兵手中的近战自动火器优势明显。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陆战队航空兵可对整个作战区域形成全面的火力覆盖,可任意对选定目标实施打击和控制,使志愿军基本上无法在昼间进行有效的机动和作战。

至于美军步兵手中的近战自动火器,在战斗中给志愿军造成的威胁更大。从相当程度上讲,近战自动火器对志愿军攻击部队造成的杀伤,甚至超过了炮兵和航空兵。

对于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来说,美军坦克和其他履带半履带式车辆上的车载自动武器更是一种极难对付的活动火力平台。

比如,志愿军从来没有见过的安装在半履带式车辆上的四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素有“绞肉机”之称。

当它以平射方式进行扫射时,组合射速可达每分钟1600~2000发子弹,密集的弹雨和良好的战场机动性能,对志愿军攻击部队造成的杀伤极大。

中美两军在长津湖战场的对抗,双方互有优劣。

志愿军的优势在于兵力数量较多,战斗精神顽强,且掌握作战主动权,并成功地达成了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其劣势在于火力弱,协同通信手段落后,缺乏御寒装备,后勤供应极度困难。

美军的优势在于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强,后勤供应充足,兵员能够得到不断补充;其劣势是点多线长,兵力分散,作战部署空隙大,翼侧暴露,对志愿军突然攻击缺乏防备。一

方之优势,即为另一方之劣势,随着作战过程的推移,双方的优劣及其作用消长对冲,最终影响到战役战斗的结局。

4、九兵团战役部署的“缺陷”

11月25日,阿尔蒙德下达总攻命令。这天早晨,美军第10军在咸兴开会。

会上明确:第1陆战师于27日由柳潭里向西进攻,在武坪里一带切断敌方补给线,然后向北推进到鸭绿江边;与此同时,第7师在第1陆战师右翼继续进攻,向北方边境地区推进。

26日,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乘直升机飞到柳潭里,听取战地指挥官的情况报告。在直升机上,他仔细观察了前方攻击道路及附近的地形,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27日,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下降。一大早,阿尔蒙德在一名副官、一名作战参谋陪同下,乘吉普车自咸兴经下碣隅里直驶柳潭里,就近观察第1陆战师的行动。

当日上午,第1陆战师第5团由柳潭里出发,向西前进。下午,阿尔蒙德乘车返回咸兴,路上走了5个小时。当夜,他向远东司令部报告:前方敌人兵力相当大,第1陆战师的部署需要重新调整。就在这时,志愿军突然发起了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达成在长津湖地区歼敌的目标,第9兵团采取正面攻击与侧后攻击相结合的攻击部署:

第27军攻正面,第20军击侧后,由上而下,先北后南,先分割包围,尔后逐点攻歼。攻击重点在长津湖地区的上段,即湖东西两边的柳潭里、新兴里两个点。

对于这一攻击部署,后来战史研究者有不同评论。

有人认为,这一部署针对美军沿长津湖一线排开的阵势,将打、阻、堵、围、歼等作战样式和行动并行使用,全线同时展开攻击,有利于对美军形成全面割裂,致使其陷入被动。
也有人认为,这个部署没有体现重点用兵的原则,战线拉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造成兵力分散,难以达成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效果。

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应该承认,当时的攻击部署确实存在一些缺陷,问题主要出在攻击重点的选择上。

从长津湖地区各重要地点的位置看,位于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是美军在长津湖地区整个部署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薄弱的部位。较之柳潭里和新兴里,下碣隅里的战役价值更大。若以下碣隅里为枢纽,从这里实现主要突破,效果可能更好些。

在美军战史中,下碣隅里被喻为一个“漏斗”。

美军在长津湖地区的前运后送,都要通过这个“漏斗”。沿长津湖两侧向北、向西进攻的部队,必须在此转运;作战所需的补给物资,也只有依托这里的设施才能得到保障。

美军预先在下碣隅里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修筑了机场跑道,设立了许多指挥、保障机构,把这里建成美军在长津湖地区最重要的中转站和后勤补给基地。

如果志愿军集中兵力首先攻取下碣隅里,打烂这个“漏斗”,那就意味着关闭了通往长津湖两侧道路的大门。已进至柳潭里、新兴里的第1陆战师、第7师共3个团就将被封闭在长津湖东西两侧,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如此,东线美军的整个作战链条就会从中间断开,战局将大为改观。

当时,配置在下碣隅里的美军兵力相对薄弱,仅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步兵营,其他作战单位建制不全,多为作战保障或后方勤务分队。从当时志愿军兵力看,具备重锤猛击、一举夺占的条件。

曾被志愿军包围在柳潭里的陆战第5团团长默里,率部脱逃后不无侥幸地说:假使当时中国人把军队聚集在长津湖的出口处,那我们就永远也休想逃出那个陷阱,可他们想把我们全部围住,结果分散了兵力。

默里认为,第1陆战师2个团最后之所以能从柳潭里脱身,完全得益于中国人当时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5、何以战役部署出现“缺陷”?

长津湖之战结束时,彭德怀致电宋时轮分析此战教训,第一条就是攻击重点的选择问题。

他指出:

按西线经验,与美军作战,打法上须注重“从战役上威胁敌人之侧后及主要供应线,使敌被动应付和混乱其部署”。

因此,东线攻击重点应放在敌侧后。不过,彭德怀所看中的,还不是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而是西南面的社仓里。他主张应从哪里打起,一路向南发展,直指下通里、五老里、咸兴、永兴,直接威胁敌陆路总供应线,造成其部署的彻底混乱。

这一想法,较之将下碣隅里作为攻击重点更为大胆,其视野远远超出环长津湖的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三角地带,直捣美军深远后方,就像西线清川江之战那样,来一个深远的大迂回、大包围。

对第9兵团采取的攻击部署,宋时轮事后作了解释。

他说:

在当时情况下,只能那样打算和部署,因为东线美军3个师相对分散,特别是第1陆战师和第7师被长津湖这个天然屏障隔开了。从兵团部署上看,兵力是分散了一点,但为了首尾相顾,只好先把敌人围起来,尔后再决定先吃谁后吃谁的问题。

宋时轮还说,他本人当时心里也不踏实,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用这个方案打国民党军可以,打美军行不行呢?最后的结论是:行,便坚持使用;不行,则变换打法。总之,要在运动中打歼灭战。

现在看,当时作如此攻击部署,确有其不得已的一面。

对第9兵团来说,当时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就是对当面敌情并未完全掌握,因而大大低估了当面美军的兵力。新兴里地区美军实为一个团级战斗队,而战前情报却是只有1个营;柳潭里地区美军接近2个加强团的规模,而战前情报却只有2个营。

宋时轮将新兴里、柳潭里作为首战攻击重点并分别以4个团和3个团实施攻歼,预定一夜解决战斗,就是建立在这一不确切的情报基础上的。

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情,是指挥员定下决心的依据。第9兵团入朝时曾组织各部参谋人员和侦察分队提前出发到前方了解敌情、地形,但由于作战方案不断调整,预定作战地区多次变更,战前准备紧迫仓促,一线捕俘无一成功,敌情来源只能依靠上级通报。

这样一来,对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第一手战术情况掌握得很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前了解新兴里、柳潭里美军兵力分别为1个营和2个营,这是11月24日的情况,而到发起攻击的27日,美军已经调整了部署:

第7师第31团战斗队与原在新兴里的第1陆战师部队换防,柳潭里地域已集结了第1陆战师7个营。

这样一来,柳潭里和新兴里两地的美军兵力,都比先前掌握的数量增加了2倍。

这个情况,是第9兵团及各军、师指挥员没有料到的。

6、美军的“团战斗队”

11月27日黄昏,第9兵团各部由集结地域向攻击位置开进,天黑后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至28日拂晓,在新兴里、柳潭里两个点都没有达成预定目标。

攻击新兴里的是第27军第80师(配属第81师第242团)。

攻击发起前3天,第80师师长张铚秀调任第26军副军长,师长位置空缺。彭德清军长、刘浩天政委决定詹大南副军长“去八十师统一指挥南、北两路部队”。

本来,由下碣隅里进到新兴里的美军为第1陆战师第5团。后来,为执行阿尔蒙德西进指令,该团于26日掉头回转,经下碣隅里开往柳潭里,把新兴里原阵地移交给了美军第7师。第7师接防部队为第31团战斗队,于27日下午全部进入新兴里一带,还未来得及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第31团在美军中算得上是一支老部队,有长期在亚洲地区作战的经历。早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该团就作为美国的“西伯利亚远征军”,参加了在苏俄远东地区进行的多国武装干涉行动。

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北极熊成了这个团的标志物,该团也因此获得“北极熊团”的称号。

在作战中,美国陆军作战通常以“团战斗队”方式进行合同战斗编组,其标准编成为1个步兵团、1个师属野战炮兵营、1个坦克连,加上若干作战支援和勤务支援分队。

一个团战斗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团。

第31团战斗队由该团第2营、第3营,加上第32团第1营,以及第31团坦克连、重迫击炮连,师属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和第15自行高炮营D连编成。由于这个团战斗队指挥官为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在美军战史中,它又被称作“麦克莱恩战斗队(特遣队)”。

后来,第31团第2营因故未能赶到作战地区,使该战斗队较之标准编成少了一个步兵营,其他炮兵和坦克分队则是按标准编配的,共有105毫米榴弹炮12门,M19履带式双管40毫米自行高炮4门、半履带式四联装车载12.7毫米高射机枪4部、4.2英寸(106毫米)重迫击炮12门、M4A4“谢尔曼”坦克20辆,还有2门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可见,该团战斗队虽步兵营数量略低于标准编配,但火力和突击力不减,整体作战能力不亚于陆战队的同级部队。

志愿军发起攻击前,第31团战斗队以新兴里为中心,从内洞峙至后浦,在长约16公里的公路沿线占领了7个阵地。其中,内洞峙为第32团第1营,新兴里为第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第17自行高炮营D连,坦克连部署在后浦。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