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彭德怀有意气风发的时刻,高深质问苏联代表:“你懂不懂打仗?你带过几年兵?”还曾大声质问联合国军谈判代表:“南朝鲜军队归不归你们管,你们管不了我们替你管!”可是,没有一场战役,能够让彭德怀这样灰头土脸,垂头丧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战役就是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后,负责阻击的63军和15军都损失惨重。

傅崇碧的63军打赢了铁原阻击战,但是全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兵力,见到彭德怀一肚子委屈没地方撒,彭德怀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说:“我给你补充2万!”彭德怀去看战斗到仅剩一条裤衩的战士时忍不住眼睛湿润地说“祖国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

秦基伟的15军也以坚决的阻击拦住了加拿大旅、美25师和美3师的猛攻,最终10天的阻击中,15军以1200人代价杀伤敌人5700人打掉了4架战斗机。彭德怀动情地发电报给秦基伟将军说“秦基伟,我非常感谢你们!彭德怀。”

这一次战役究竟怎么回事?为何志愿军会如此伤亡惨重甚至面临着灭顶之灾?傅崇碧和秦基伟,又是如何力挽狂澜的?今天我们来详细聊一聊。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前三次战役以美军从未见过的打法,一路从鸭绿江推到了三七线,掌握了相当巨大的优势。第四次战役美军发动反攻,我军仓促应战,双方互有损失。到第五次战役时,美剧你已经摸清楚了志愿军的战术打法和弱点,开始了针对性的“磁性战术”,而志愿军高层却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五次战役在这种背景下打响,对志愿军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以少量兵力进行掩护,赢得了大部队集结的时间,最终我军一方集结了第19、第3、第9兵团共11个军33个师另4个炮兵师,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万余人,获得了地面兵力的绝对优势,开始准备发动反攻,与美军争夺战场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远在北京的毛主席提出了"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战略指示,毛主席认为一旦志愿军后续兵团到位后,就能发动“有力的新的战役”。而彭德怀元帅也对战场形势看得比较乐观,认为志愿军具备了发动大规模反击的能力,第五次战役如果立即发动,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志愿军司令部,将军们对战场局势的态度有了分歧。其中,洪学智坚决反对向南发动大规模进攻反击,他说“我主张把敌人放到金化、铁原地区再打,如果在铁原、金化南面打,我们出击,敌人一缩,达不到成建制消灭敌人的目的。把敌人放进一些来,我们可以拦腰一截,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刚入朝的部队可以以逸待劳,多一些准备时间。”

洪学智当时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主管后勤的洪学智深知,志愿军的最大弱点是补给跟不上,进攻缺乏长期性。志愿军只能带着少量弹药和食物发动七八天左右的进攻,一旦进攻受阻,打成了僵持战、胶着战,志愿军退退不下来,进攻也上不去,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但是,带兵风格历来以刚猛闻名的彭德怀却认为,把美韩军队放进三八线以北再打,问题更大,他说:“我们不能再退了,把敌人放到这一线来坏处很多。铁原是平原,是很大的开阔地,敌人坦克进来,对付起来很困难。另外,让敌人打进来,物开里那里还储存了很多物资、粮食,怎么办?不行,不能把敌人放进来打,还是得在金化、铁原以南打。”

彭德怀和洪学智争执不下,转而征询司令部其他同志,令彭老总奇怪的是,第一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也一起发言,都认为洪学智的打法更好一些。另一位副司令员韩先楚在前线,打电话回来表示,支持洪学智。

彭德怀反问洪学智,“物开里的物资怎么办?”洪学智大大咧咧地拍了胸:“好办,我保证2夜之内将它全部向北搬完。”

彭老总的考虑也并非没有道理。首批作战的38、39、40、42军4个军退至朝鲜北部后方休整,50、66军回国休整。新上来的这三个兵团,人员多武器落后,如果美军在朝鲜北部来一次登陆作战,切断志愿军的后方,到时候麻烦更大!如果志愿军的主动出击能够在三八线附近成建制消灭敌人5万人左右,就能粉碎美军的登陆企图,甚至有希望短期内解决朝鲜战争,早日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见到部下们不支持他,开始有些急了:“这个仗你们到底打不打?”邓华、洪学智纷纷表示,自己意见只提供参考,最终决心还要彭老总自己来下。

考虑再三,彭老总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方案来打。

中午吃饭的时候,洪学智主动找到彭老总,他说“老总啊,我当参谋的有三次建议权,我已经向你提了两次建议,现在,我再向你提最后一次建议,最后由你决定。”

彭老总并不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人,他认真向洪学智解释自己的担忧:“你的意见也有道理,我就是考虑战场狭窄,把敌人的坦克放进来不好办呀。”

志愿军就是用血肉之躯去对付美韩军的坦克洪流,如果让美韩军的坦克冲到北方来,进行大规模纵深穿插冲击,说不定第五次战役会比第四次战役损失更大。

面对彭老总的担忧,洪学智认为,如果主动出击,对志愿军更不利。他说“敌人坦克放进来固然不好办,我们打出去更不好办。我们往前进,敌人就要往后退。我们是靠两条腿,敌人是坐汽车跑。我们的人又疲劳,地形又不熟,追不上敌人的汽车!另外,打远了怎么供应呀,供应线也接不上呀!”

实际上,志愿军存在着武器装备差、后勤补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发动第五次战役前夕,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最后帮助彭德怀下决心的是三位兵团司令。

4月6日,彭德怀布置第五次战役,三位兵团司令都是信心满满。第三兵团陈赓在国内养病,副司令王近山代行职责,他素来打仗不要命。第9兵团宋时轮刚刚结束休整,求战心切。第19兵团刚刚入朝,司令员杨得志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战役布置会上,大多数将军都对战局比较乐观。毕竟,志愿军现在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很快入朝部队将达到95万人,加上人民军部队可达130万人,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不仅有130万大军,志愿军还成立了4个地面炮兵师,3个高炮师,其中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已经换装苏式装备,每个师都有炮兵团、高炮营,各团增设了无后坐力炮连、高射机枪连和120毫米迫击炮连。

如此强大的兵力,如此强大的火力,由不得将军们表示乐观。再加上第13兵团的经验介绍,广大指战员纷纷表示,美军的防御很弱,就像鸡蛋壳一样一戳就破。甚至部队里流传着一句话:从北到南,一推就完……